近期,汽车行业内的风向似乎出现了微妙的转变。年初时,周鸿祎曾预言燃油车将步诺基亚后尘,面临淘汰命运。然而,最新的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燃油车市占率意外回升至59%,重新夺回了市场的主导地位。这一变化不仅让之前的预言显得尴尬,也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讨论。
在技术层面,燃油车并未坐以待毙。丰田推出的第五代混合动力车型,百公里油耗低至3.1升,一箱油可行驶1200公里,续航能力甚至超越了部分电动车。宝马则在氢燃料发动机和合成燃料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实现了零碳排放,让燃油车也能以环保之名继续驰骋。这些技术革新,无疑为燃油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政策方面,工信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支持燃油车升级,包括提高国四老车报废补贴标准,以及在东北极寒地区为燃油车提供“低温津贴”。相比之下,电动车在一些地区的补贴政策却有所退坡,如海南取消了地方补贴,多省的充电桩补贴也在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动车的市场竞争力。
燃油车在出口市场上也取得了显著成绩。2024年,中国燃油车出口量高达457万辆,同比增长23.5%。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对燃油车的需求旺盛,尤其是在第三世界国家,燃油车凭借其可靠性和适应性,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另一方面,电动车的快速发展并非没有隐忧。续航虚标问题日益凸显,哈尔滨等地的电动车车主在寒冷天气下遭遇续航大幅缩水,引发集体维权。电动车的残值率也令人担忧,三年车龄的电动车残值率暴跌40%,二手市场对其持谨慎态度。
就业和经济因素也是燃油车难以被轻易淘汰的重要原因。全国燃油车产业链支撑着超过3000万工人的就业,涉及从发动机制造到轮胎生产的各个环节。汽车业在GDP中的占比超过10%,一旦燃油车大规模淘汰,将对相关产业造成巨大冲击。
用户需求的多样性也为燃油车提供了生存空间。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如内蒙古的寒冷冬季,电动车的性能往往大打折扣,而燃油车则能保持稳定可靠的运行。在一些偏远地区,加油站的分布远比充电桩更为广泛,燃油车在这些地区的优势更为明显。
尽管电动车在某些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燃油车仍然凭借其技术革新、政策支持、出口增长以及用户需求的多样性等因素,保持了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周鸿祎的预言或许过于乐观,油车的“葬礼”或许还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