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具身智能加速落地,千寻智能CEO韩峰涛:明年有望迎来规模化放量

   时间:2025-07-29 03:41:59 来源:证券时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近期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千寻智能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韩峰涛接受了媒体的深度访谈,分享了具身智能领域的最新进展及企业发展规划。他透露,具身智能技术预计将在今年实现小规模应用,并在明年有望迎来大规模的市场推广。这一技术的落地应用将遵循特定的顺序:先在工业领域取得突破,随后扩展至物流领域,而商用场景的应用将先于家用场景。

作为具身智能领域的佼佼者,千寻智能首次亮相WAIC,并隆重推出了其首款商用级人形机器人Moz1。这款机器人于2025年6月正式面世,是国内首款集高性能与全身力控技术于一身的人形机器人。Moz1拥有26个自由度,搭载了全球最高功率密度的一体化力控关节,并配备了国内领先的高精高速WBC算法,其负载自重比达到了惊人的1:1。

在展会现场,Moz1展示了其强大的功能。韩峰涛介绍,Moz1在叠衣服的场景中表现尤为出色,无论观众如何随意放置衣物,它都能精准地将衣物叠好,这一表现赢得了观众的高度赞誉,被誉为展会的“最佳展示”。在饮料吧台场景中,一款“服务生”机器人也吸引了大量关注。这款机器人在接收到订单后,能够自主从冰箱中取出饮料并递送给观众,仅在两天内就卖空了14箱饮料。

韩峰涛观察到,今年的机器人展品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形态,与应用场景的结合也更加紧密。他指出,AI和机器人技术的进步速度明显加快,行业已经从概念比拼阶段进入了实干比拼阶段。参展的机器人创业公司数量翻倍,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机器人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千寻智能等具身智能企业正在加速迭代技术。韩峰涛透露,千寻智能的下一代产品将朝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新一代产品将显著提升功率密度,使得机器人在相同力量输出下更加轻薄;同时,机器人的运动速度将加快,响应更加敏捷;模型智能度也将实现跨场景的跃升,例如让原本只能完成基础家务的机器人进化为办公室助手。

韩峰涛强调,真正的具身智能需要机器人能够动态处理不同场景的工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数据成为关键因素。机器人需要接触和采集更多数据,以提升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能力和表现力。他进一步指出,具身智能的核心难点在于AI,即机器人的“大脑能力”。AI是数据驱动的,只有积累更多高质量的真实数据,才能提升机器人的表现。因此,如何获取更多数据以训练模型、加快模型训练速度以及让机器人在新场景中更快学会新技能等,是具身智能下一步需要突破的难点。

千寻智能近期成功完成了近6亿元的PreA+轮融资,由京东领投。京东之所以选择千寻智能,是因为千寻智能兼具强大的“大脑”与灵活的“身体”。这笔投资也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韩峰涛表示,这笔投资的核心逻辑在于“物流科技”的底层需求。京东作为物流科技企业,需要通过机器人降低人力依赖、提升订单准确性。而千寻智能的AI模型驱动的自主决策系统,恰好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韩峰涛认为,随着具身智能的大脑越来越强大、身体越来越灵活,机器人走进工厂、办公室乃至家庭的日子将比想象中更快到来。千寻智能将继续致力于技术创新和场景拓展,为推动具身智能的广泛应用贡献力量。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