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科技界迎来了一系列重大动态。智谱公司宣布推出其新一代旗舰模型GLM-4.5,并在HuggingFace与ModelScope平台同步开源。这款采用混合专家(MoE)架构的模型,总参数量高达3550亿,激活参数为320亿,而GLM-4.5-Air版本的总参数也达到了1060亿,激活参数为120亿。值得注意的是,GLM-4.5的API调用价格十分亲民,输入仅需0.8元/百万tokens,输出则为2元/百万tokens。据智谱提供的数据,GLM-4.5在全球参评模型中综合得分位列第三,开源模型中更是独占鳌头。
同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圆满闭幕。大会期间发布了300项项目采购需求,预计达成的意向采购金额约为162亿元。这一数字不仅彰显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广阔市场潜力,也反映了行业对于创新和应用的迫切需求。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也于7月28日通过官方渠道宣布,为降低智能算力使用成本,上海市将发放总额高达6亿元的算力券。这一举措旨在加强算力调度平台建设,体系化支持企业研发和应用大模型,从而加快大模型生态空间的集聚。对于租用智能算力的主体,上海市级将给予最高30%的租金补贴,并推荐申报国家智能券补贴,市区协同给予最多1年、最高100%的租金补贴。对于自主智能算力设施部署项目,也将给予最高10%的建设支持。
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小米公司也传来了好消息。据搜狐科技报道,小米首款AI眼镜自6月底发布以来,迅速受到市场欢迎,一度缺货。小米AI眼镜项目负责人李创奇透露,他希望在三年内,借助小米平台推动智能眼镜产业链进一步发展,届时小米AI眼镜的年出货量有望超过五百万。考虑到中国已有超过7亿的近视人群,智能眼镜的市场潜力更是不可估量。
然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微软人工智能公益项目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人类在辨别AI生成图像与真实图像方面的能力并不强,整体成功率仅为62%。这意味着,人类在识破虚假图像方面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在机器人领域,宇树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王启舟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指出,人形机器人正面临“伪智能”困局。目前的人形机器人,如舞蹈动作等,往往是预设提前训练的,并不具备真实场景决策能力。核心缺陷主要在于环境感知的碎片化、动作连贯性的缺失以及多任务泛化能力的不足。
在半导体行业,三星与特斯拉签署了一份价值165亿美元的多年期芯片代工协议。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在社交平台确认了这一消息,并透露三星在得克萨斯州新建的超级工厂将专门用于制造特斯拉的下一代AI6芯片。
浏览器市场方面,Mozilla与北京火狐达成一致,北京火狐将于2025年9月29日后正式终止与Mozilla及Firefox浏览器相关的中国大陆运营。不过,Firefox浏览器在中国大陆将继续可用并保持全部功能。
与此同时,印度软件服务巨头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CS)宣布,由于行业需求萎缩,公司将裁减全球约2%的员工,即约1.2万个工作岗位。裁员将主要影响中高级员工,并将在今年内实施。这一举措旨在帮助公司进入新市场并扩大人工智能应用规模。
最后,在太空探索领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16号灵神星上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黄金矿藏”。这颗金属丰富的小行星所含的金属估值高达700万亿欧元。然而,专家警告称,如果将这些财富平均分配给全球人口,可能会对全球经济造成灾难性冲击,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并引发通货膨胀和物价飙升。NASA已于2023年10月发射“灵神号”航天器,预计将于2029年抵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