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火星梦延期,SpaceX万亿估值新支点:地球轨道经济与技术创新

   时间:2025-07-29 11:38:10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科技狂人马斯克近期的一席话,犹如寒风掠过太空探索者的心田。他曾豪情万丈地梦想在火星上安享晚年,但如今,他却将绝大部分精力转向了地球事务。这一转变,无疑给那些以火星殖民为核心故事的SpaceX估值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Xtakeover活动上,马斯克的表态动摇了SpaceX最宝贵的财富——未来预期。摩根士丹利曾指出,SpaceX估值的七成源自其星际运输潜力。这类长期愿景型企业的估值,高度依赖于故事的可信度以及时间贴现率。当创始人亲自承认星际旅行的梦想或许无法在他这一代实现时,这相当于将时间贴现率拉长了数十年。

据ARK投资分析,SpaceX估值模型中对火星业务的权重已从2021年的45%下降至2023年的28%。这种“去火星化”的趋势,正在促使二级市场重新评估太空概念股的价值。然而,SpaceX并未因此停滞不前,反而展现出了灵活的战略调整。

近年来,SpaceX的业务重心已悄然发生变化。星链计划已部署超过4000颗卫星,2023年实现了现金流转正,用户数量突破200万,成为全球最大的卫星运营商。预计2024年,星链业务的营收将达到60亿美元,占公司总收入的八成以上。SpaceX还获得了NASA超过120亿美元的载人航天合同,国际空间站的补给任务也为其带来了稳定的现金流。

在商业太空旅游领域,SpaceX也取得了显著进展。Inspiration4等任务验证了商业模式的可行性,票价也从最初的2.5亿美元大幅降低至百万美元级别。与此同时,蓝色起源和维珍银河则聚焦于亚轨道旅行,与SpaceX形成了差异化竞争。这些变化揭示了一个行业共识:在可预见的未来,地球轨道经济将成为商业航天的核心战场。

Euroconsult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航天经济规模达到了4240亿美元,其中卫星应用占比高达77%,而深空探索仅占0.3%。这表明,尽管火星殖民的梦想仍然吸引眼球,但商业航天的现实重心已转向地球轨道。

SpaceX的估值韧性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与特斯拉和Neuralink的协同效应。特斯拉机器人Optimus的量产时间提前至2025年,目标替代全球5%的劳动力;Neuralink也获批进行人体试验,医疗应用被置于优先地位。虽然星舰的火星计划暂缓,但其重型火箭技术已在全球商业发射市场中占据了90%的份额。

摩根士丹利最新的报告指出,SpaceX的估值支撑点已从“火星殖民”转变为“轨道基础设施运营商”。星链的预期用户数从1亿上调至3亿,卫星寿命也从5年延长至7年。这些务实的调整正在重构SpaceX的估值逻辑。即便剥离火星梦想,仅凭现有业务和近地轨道潜力,SpaceX仍能保持千亿级别的估值。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