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2025年AI投资热潮:智能体进化,"AI员工"即将入驻企业核心岗位

   时间:2025-07-29 20:40:13 来源:文汇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近日举办的2025WAIC启明创投论坛上,一项关于未来AI发展的重大预测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未来12至24个月内,AI智能体(Agent)将实现从“工具辅助”到“任务承接”的根本性转变。这意味着,首批真正意义上的“AI员工”即将步入企业大门,深度融入客户服务、销售、运营及研发等核心业务流程,不再仅仅是辅助角色,而是能够协同作业、主动反馈并承担OKR等关键职责,推动AI从成本工具向价值创造者的角色跃升。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周志峰指出,智能体之所以成为今年3月以来的热门话题,根源在于基础模型能力的显著提升。他形象地比喻道:“智能体领域正经历着‘摩尔定律’般的飞跃,任务处理复杂度每七个月就翻一番。”周志峰预测,再经过一两个这样的周期,智能体的智能水平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谈及基础大模型能力的提升速度,周志峰引用了具体案例:去年5月发布的GPT-4o模型,若以人类智商测试标准衡量,其得分尚不足70分,远低于《阿甘正传》中的主角。而上周五新发布的“阶跃星辰Step-3”模型,智商已跃升至120左右,超越了全球80%以上人类的智商水平。

尽管智能体技术持续升温,但周志峰提醒投资者,切勿将其视为单一的技术公司。他强调,智能体与大模型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大模型属于技术范畴,而智能体则是融合了产品、场景与商业的综合体。周志峰将当前的智能体与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公司进行类比,认为智能体框架未来将成为所有AI产品的标配,但很难形成一个独立的“智能体行业”。

2025年,AI领域占据了全球超过50%的投资份额,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即使AI大模型技术已经发展了两三年,投资者仍对其潜力抱有巨大信心。众多投资者纷纷用真金白银投票,持续加大对AI领域的投入。

多模态智能体正逐步走向实用化,能够整合视觉、语音、传感器等多源输入,进行复杂推理、工具调用与任务执行。在医疗、金融、法律等行业,多模态智能体有望率先取得突破性进展。基于此,AI BPO(业务外包)模式预计在未来12至24个月内实现商业化突破,从“交付工具”转变为“交付结果”,并通过“按结果付费”的方式,在金融、客服、营销、电商等流程标准化行业迅速扩张。

关于AI时代商业价值的沉淀,未来智能首席执行官马啸提出了独到见解。他认为,AI企业可提前布局垂直场景,构建双重护城河:一是传统商业护城河,涉及品牌、渠道及消费者心智;二是数据护城河,通过早期为用户提供服务,赢得用户信任并积累数据资产,这将成为未来AI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