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高端零售品牌山姆会员商店再次陷入舆论风波。此次争议的焦点是一款名为“MM有机大豆”的产品,消费者发现其质量等级从去年的一级悄然降至三级,而售价依然保持在36.8元不变。山姆客服对此的回应证实了品质下降的事实,并表示当前销售的确为三级大豆。
这一事件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山姆有机大豆质量降级#的话题直冲热搜榜。这已是山姆自7月以来第三次因商品问题激怒消费者。月初,山姆引入了好丽友、卫龙等大众品牌,此举引发了“选品降级”的广泛质疑。紧接着,其售卖的芥末籽肉松面包被曝使用转基因大豆油,且配料表表述模糊,仅提示消费者查看散装食品标签或线上产品信息。
山姆过去之所以能维持高价且口碑良好,关键在于其“高品质”和“差异化”的选品策略,深受中国中产阶层的青睐。然而,近期的这一系列风波显然动摇了消费者对山姆的信任基础。母公司沃尔玛中国CEO朱晓静今年4月曾宣布,中国区将有8家山姆单店年销售额突破5亿美元,这一成绩甚至逼近顶级奢侈品商场。
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山姆却频繁出现伤害消费者感情的行为,实属反常。深入分析,这或许与管理策略和供应链上的问题有关。以有机大豆为例,检测数据显示,蛋白质含量从36.4%降至33.8%,降幅超过7%,同时新版包装还悄悄删除了“非转基因”的字样。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芥末籽肉松面包上,山姆不仅使用了转基因大豆油,还模糊处理了配料表信息。
山姆还下架了一系列高口碑独家商品,如太阳饼、米布丁等,转而引入大众品牌如好丽友派、溜溜梅等,并且这些品牌还被换上了英文包装。以好丽友为例,尽管山姆宣称是特供渠道,但消费者发现配料与普通款几乎无异,依然含有可能增加健康风险的成分。
山姆作为会员制超市,要求消费者先支付260元/年(普通会员)或680元/年(卓越会员)的年费才能进店消费。截至2024年,山姆中国已拥有近900万会员,其中超过500万为有效会员,年费收入超过13亿元。商品定价也普遍高于普通超市,不少网友调侃称在山姆消费至少需要1000元。
消费者之所以愿意支付高额费用,是因为他们信任山姆的品质标准。然而,山姆近期的行为却亲手打破了这一信任。从一盒好丽友到一颗大豆,山姆与路边超市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正如广大网友所言:“如果在路边超市能买到同样的东西,为什么还要办卡进山姆?”
山姆前CEO文安德曾强调,如果某个单品无法为会员带来价值,即便年销售额可达千万级别,山姆也愿意逐渐舍弃,从零开始推广自有产品。然而,自2025年1月文安德退休后,接任者Jane Ewing更注重业绩效率,强调以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来缩减成本、提升效率。这无疑增加了供应商的压力,一些供应商为维持合作而选择降低产品质量。
Jane Ewing还启动了山姆中国的大区重组,撤销东区,划分江苏区和浙江区,赋权地方以提速反应。这被视为“加快本地化”和“下沉加速”的信号。然而,这一系列变革并未带来预期的正面效果,反而加剧了商品质量风波。
数据显示,2024年山姆的相关投诉量同比上涨65%,退货率上升至8.5%,会员满意度下降至79%,创近5年新低。同时,山姆陆续下架了超200款独家爆款产品,自有商品占比从38%降至30%,商品差异化属性持续减弱。
山姆正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新店扩张速度放缓,线上GMV增速低于竞争对手,市场份额下滑。另一方面,年轻消费者正在流失,30岁以下会员占比从2020年的28%跌至2024年的15%。与此同时,竞争对手如开市客、盒马等正在迅速崛起,提供更具性价比和便捷性的服务。
在增长与盈利的重压下,山姆似乎有些自毁长城。依靠消费门槛和品质严选营造的“中产特权感”曾是山姆的成功之道,但现在这一策略却成为了其发展的绊脚石。会员制的回旋镖最终砸到了山姆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