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市场中,东山精密(股票代码:002384.SZ)的表现堪称传奇,其股价在过去十几年间走出了长牛的态势。
自2012年以来,东山精密的股价区间最大涨幅达到了惊人的3900%,即近40倍的增长。特别是在最近两年,其股价更是疯狂飙升,自2024年以来最大涨幅达到了450.05%,几乎又翻了四倍。
然而,这样的涨幅也让不少股民感到心慌。数据显示,2024年11月,东山精密的股东户数曾高达14.29万,但随后开始逐渐下降,至今已减少至7.5万,降幅超过一半。
从估值角度来看,东山精密目前的市盈率高达82.95倍,远超过其近五年平均市盈率26.25倍的水平,显然已经处于多年来的估值高位。与此同时,公司的基本面并未出现显著改善,2023年和2024年的净利润连续下滑,2024年的净利润仅为4.56亿元,不到2020年(15.3亿元)的三成。
尽管今年一季度东山精密的利润大涨57.55%,达到4.56亿元,但依然低于2023年同期的4.72亿元。这表明,当前东山精密的市值与其实际基本面存在一定的脱节。
与同行相比,东山精密的估值也显得过高。作为印制电路板(PCB)行业的一员,东山精密所在的长江“印制电路板”板块整体市盈率仅为61.76倍,低于东山精密的市盈率。
那么,是什么推动了东山精密股价的飙升呢?分析人士指出,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公司近十年来持续进行并购,业务体量不断扩大;二是最近两年,公司成功站上了“AI算力”产业链的风口。
从业务体量来看,尽管东山精密的利润端表现不稳定,但其营收基本上处于持续增长状态。从2015年的39.93亿元到2024年的367.7亿元,十年间增长了近九倍。这主要得益于公司持续的对外收购,如2016年收购Mflex、2018年收购超毅、2022年全资收购苏州晶端等。
然而,频繁的对外收购也加剧了公司的商誉风险。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东山精密的商誉已达到21.2亿元,而最近的两次收购还将新增约50亿元的商誉。高商誉往往意味着高风险,一旦并购标的业绩不达预期,过高的商誉可能触发上市公司业绩暴雷。
另一方面,东山精密通过收购索尔思等公司,成功介入了光模块业务。而PCB和光模块正是AI算力产业链中两个重要的上游环节。随着全球科技巨头资本开支的大幅增长,AI算力需求持续旺盛,也带动了PCB和光模块行业的景气。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东山精密站上了风口,但其基本面依然存在一定的隐忧。与PCB行业内的其他公司相比,东山精密的盈利能力始终较为薄弱。例如,在2024年PCB行业营收最高的五家公司中,东山精密的毛利率始终是最低的。今年一季度,其毛利率仅为14.13%,不及沪电股份毛利率(32.75%)的一半。
从成长性的角度来看,东山精密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尽管其营收持续增长,但毛利率却逐年下降。相比之下,行业内的一些其他公司如沪电股份、胜宏科技等则表现出更强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
因此,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在享受股价上涨红利的同时,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潜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