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募基金行业的激烈竞争中,2025年中期的数据揭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这一年,公募总规模跨越了34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万亿元,其中指数基金以净增2.17万亿元的骄人成绩,成为了市场的主要增长点。在这片红海之中,中证A500指数产品尤为抢眼,2024年其发行超过30只产品,短短一个月内规模便突破千亿,成为市场焦点。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泰基金一度站在了胜利的巅峰。2024年底,国泰A500ETF的规模高达281亿元,遥遥领先第二名55亿元之多。然而,好景不长,仅仅半年后,国泰中证A500的规模便大幅下滑至184亿元,近一年内减少了近百亿,排名也被华泰柏瑞和广发的同类产品超越。
指数基金的世界遵循着“赢家通吃”的法则,规模最大的基金往往拥有最稳固的护城河。高流动性意味着更低的交易成本和更小的跟踪误差,进一步吸引机构资金,形成良性循环。因此,A500 ETF的龙头地位被视为公募行业最宝贵的战略资源,各家公司为此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国泰基金在这场竞争中显然有着强烈的求胜欲望。2024年初,新领导班子接任,他们渴望通过赢得A500战役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在规模竞赛中,国泰A500ETF长时间领跑,率先突破200亿元大关。然而,规模的领先并未带来流动性的同步提升,国泰中证A500的日均成交量长期徘徊在同类产品的第三、第四名,与华夏和华泰柏瑞的同类产品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这种规模与流动性的不匹配,揭示了国泰领先地位的“虚胖”本质。高企的规模更多是由大额机构的战略性配置和公司内部资源倾斜堆砌而成,根基不稳。进入2025年6月,市场格局风云突变。华泰柏瑞基金在短短10天内,A500 ETF的规模暴涨超过130亿元,一举超越国泰基金,登上了全市场A500基金规模第一的宝座。
与此同时,国泰A500ETF的规模大幅缩水,成为2025年上半年和第二季度全市场赎回规模最大的宽基ETF。那些曾经支撑起其规模大厦的“战略资金”迅速离场,流动性的衰退更为明显。截至2025年6月30日,国泰中证A500的日均成交额萎缩至21亿元,在同类产品中排名跌至第五左右,甚至不及成交最活跃的嘉实中证A500的一半。
这场A500战役的失败,不仅消耗了国泰基金宝贵的资源,也打击了新管理层的市场信誉。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场战役的失利只是国泰基金近年来困境的冰山一角。在指数基金排名上,国泰基金从2023年二季度的行业第四下滑至2025年二季度的第九,被多家公司大幅超越。在股票型指数基金排名上,其坠落速度更为惊人,从2022年底的行业第三骤降至2025年中的第八。
国泰基金的战略短板在于宽基领域,而这恰恰是近年来市场增长最快的领域。为了弥补这一短板,公司倾尽资源豪赌A500,然而结果却是顾此失彼。不仅“补短板”的努力惨遭失败,连自己引以为傲的“长板”——行业主题基金——也因疏于维护而优势不再。在投身于A500的肉搏战之前,国泰基金在ETF领域的江湖地位更多是建立在对“主题”“行业赛道”的精准把握上,然而如今却风光不再。
数据显示,在国泰基金旗下规模排名前10的非货币股票指数基金中,除了2024年新成立的A500 ETF外,其余所有产品全部是4年以前成立的。这意味着在近几年的黄金发展期里,国泰基金几乎没有再成功打造出一个爆款。在过去3年里,国泰基金虽然成立了超过20只非货币指数基金,但结果却乏善可陈。其中只有两只基金在同类标的中做到了规模排名第一,而这微不足道的“胜利”也缺乏含金量。
如今,国泰基金正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是继续在已然落后的宽基赛道上与强敌进行消耗巨大的阵地战,还是选择进行一次果断的战略收缩,回归自己最熟悉、也最擅长的行业主题ETF领域?A500百亿规模的失利或许能成为国泰基金寻找新答案的契机。毕竟,国泰基金的长处过去是、现在依然可能是那个由它亲手开创的行业主题ETF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