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热潮中,快手可灵AI举办了一场聚焦“生成式AI应用元年”的生态论坛,吸引了众多行业内外的目光。据论坛透露,可灵AI已在全球范围内汇聚超过4500万创作者,自发布以来经历了30余次迭代升级,累计生成视频超过2亿个,图片4亿张,服务企业客户数量突破2万家大关。
此次论坛围绕生成式AI在影视、创作、电商及游戏等领域的产业应用展开了深入探讨。与会嘉宾包括行业合作伙伴、知名导演及创作者,他们共同探索了生成式AI技术的多元应用场景,展现了AI如何赋能各行各业。
快手高级副总裁、可灵AI负责人盖坤在致辞中指出,2025年是生成式AI技术迈向深度应用的关键一年。自去年6月可灵AI上线以来,行业已明显感受到视频生成大模型技术拐点的到来,其应用的成熟度和发展速度超乎预期。盖坤强调,生成式AI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生产关系的重塑,可灵AI致力于成为AI时代的视频创作新基础设施,让每个人都能用AI讲述精彩故事。
可灵AI产品及运营负责人李杨分享了平台一年多来的关键进展。他表示,可灵AI通过30多次快速迭代,已初步建成一站式AI生产力引擎,以高品质模型效果和高效工具形态,为内容产业带来了创意生产力的飞跃。为了满足专业化创作需求,可灵AI还发布了全新创意工作台“灵动画布”,该功能集无限可视化空间、AI创作辅助与多人实时协作为一体,帮助用户将零散想法转化为完整的视觉作品。
在技术层面,可灵AI视觉生成与互动中心负责人万鹏飞回顾了平台发布以来的技术演进路径。他提到,可灵的技术迭代始终围绕基础模型能力提升和用户共创优化产品方向两大主线进行,形成了“技术+用户”双轮驱动模式。可灵AI还发布了升级后的多图参考功能,在角色、主体和场景一致性等方面显著提升,灵动画布功能也正式开启邀测。
论坛上,来自影视、艺术和AI创作领域的代表也分享了他们的实践经验。知名导演薛晓路以短片《喵心归处》为例,展示了可灵AI在影视创作中的强大能力。她表示,AI重构了传统影视制作流程,从剧本到分镜、生成、剪辑均可在计算机上快速完成,大幅降低了时间和成本风险。可灵AI超级创作者汗青则认为,生成式AI内容的“工业水平”是决定用户能否产生情感共鸣的关键,可灵在版本迭代中注重审美提升,让AI叙事具备了与用户深度沟通的能力。
在商业应用方面,自可灵2.0发布以来,B端商家数量迎来爆发式增长,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2万家企业客户采用可灵AI服务。全球知名创意素材平台Freepik的CEO Joaquín Cuenca Abela表示,他们接入了多个视频生成大模型,但用户选择使用可灵AI生成的视频数量远超其他模型总和,这得益于可灵在技术上的卓越表现。蓝色光标CEO潘飞也表示,可灵AI真正进入到了帮助客户解决商业价值问题的阶段,能够生产品牌客户需要的高质量、影视级内容。
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电子艺术领域也展现出巨大潜力。当代艺术家、策展人吴亦深认为,以可灵AI为代表的国产工具已能支持高质量、高效率的AI艺术创作,推动中国艺术家实现技术自主。他强调,AI并非替代创作者,而是激发想象力的共生体,为艺术产业带来新的表达形式和创作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