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稳步上扬,成为衡量民生福祉的重要风向标。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840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名义增长了5.3%,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率更是达到5.4%。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工资性收入、转移净收入和经营净收入的快速增长。
从各地发布的经济数据中,我们也能观察到同样的增长趋势。以河南省为例,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781元,同比名义增长了5.5%,这一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
深入分析这一增长背后的动力,我们可以发现三大主要因素。首先,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为工资性收入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较一季度下降了0.1个百分点,特别是6月份,失业率更是降至5.0%。各行业用工需求的增加,使得就业人数较一季度有了明显增长,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文体娱乐等服务行业更是受假日旅游经济的带动,就业人数较上年有所增长,有力维护了就业形势的稳定。
其次,消费市场的亮眼表现和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促使经营净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上半年,国内消费需求的扩大以及假日出行的增加,带动了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达到3407元,增长5.3%,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5.6%。江苏省的数据尤为亮眼,上半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2%,其中经营净收入增长达到5.6%。北京则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使得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同比增长2.4%,特别是在文旅和精品民宿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的增长更是快于城镇居民。
最后,各类保民生政策的扎实有力实施,也是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上半年,财政对基本民生的保障力度不断增强,包括提高基本养老保障水平、下达相关补助资金、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等一系列举措。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居民人均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活补贴等收入增长较快。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增长5.6%,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分别增长4.7%和7.0%。受基础养老金标准上调和领取养老金人数增加的影响,人均养老金或离退休金增长更是达到了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