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科技,这家曾经引领国产智能手机潮流的企业,如今却深陷市场边缘化的困境。回顾其发展历程,魅族以M8手机一鸣惊人,不仅在2008年率先探索智能手机形态,还凭借创始人黄章与粉丝的紧密互动,成功塑造了极客与工匠精神的品牌形象。黄章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手机行业粉丝经济的先驱。
然而,时代的洪流并未给予魅族持续辉煌的机会。尽管魅族一度凭借魅蓝子品牌和机海战术实现销量增长,但黄章对于精品理念的坚持与资本运作的压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2018年,黄章毅然决定砍掉魅蓝,这一举措虽然符合其精品理念,却也对魅族品牌造成了重创,市场份额逐渐萎缩。
2022年,魅族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吉利集团通过旗下湖北星际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收购珠海魅族科技有限公司的大部分股权,黄章出席了签约仪式,标志着魅族正式迈入吉利时代。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成为魅族的实际控制人,寄望于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
然而,吉利+魅族的组合并未如预期般擦出火花。在吉利入驻后的三年里,魅族经历了三次CEO更迭,从沈子瑜到苏静,再到黄章胞弟黄质潘的回归,业绩却始终未见起色。沈子瑜在任期间虽然主导了Flyme Auto车机系统的开发,成功将其接入吉利旗下车型,但魅族手机业务却未见明显进展。
苏静接任后,调整了战略方向,魅族手机再次主攻性价比市场,但市场占有率依然未能有所提升。伴随着人事变动的还有裁员传闻,魅族北京分公司员工透露的解散消息,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担忧。
回顾魅族与小米的渊源,雷军曾以投资人身份接触黄章,却因股份问题未能达成共识,最终决定亲自下场做手机。小米的崛起,无疑给魅族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而魅族在接受阿里巴巴投资后,虽然开启了扩张模式,但机海战术和线下疯狂开店的策略,却与其精品理念背道而驰,为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黄章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源于战略的摇摆不定。在小众和主流市场间徘徊的魅族,错过了手机发展的多个红利期,最终在核心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等方面被对手远远甩开。如今,魅族虽然还在保持每年发布新机的节奏,并将部分研发资源投入到车机市场,但无论是在手机还是车机市场,魅族都已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
极星汽车与星纪魅族的合作终止,更是给魅族的车机业务蒙上了一层阴影。吉利虽然曾表示要投入巨资专攻高端手机市场,但魅族手机的市场份额却始终未能有所突破。黄质潘回归后,虽然宣称要重拾黄章时代的工匠和美学风格,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仅凭一块窄边框面板显然难以撼动现有的市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