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关于宇宙命运的惊人论文在科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论文中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观点:宇宙的寿命或许仅有330亿年,且将在其寿命的三分之一时间内开始走向终结。然而,这一说法仅仅是众多理论中的一种可能性。
关于宇宙如何终结,科学界主要存在两种主流观点。第一种是“大冻结”理论,该理论认为宇宙将持续膨胀,直至所有恒星燃尽,宇宙冷却至绝对零度。而另一种则是“大坍缩”理论,它认为宇宙的膨胀只是暂时的,在某个临界点后,宇宙将开始收缩,并在一次反向大爆炸中彻底坍缩。
在这篇论文中,研究人员基于暗能量巡天(DES)和暗能量光谱仪(DESI)的最新发现,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大坍缩模型。他们推测,暗能量可能由轴子——一种几乎不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假想超轻粒子组成。如果轴子真的存在,那么宇宙常数将为负值,这将加速大坍缩的到来。根据他们的计算,宇宙的寿命将远低于预期。
研究人员利用这一新模型估计,宇宙的总寿命约为330亿年。考虑到目前普遍认为宇宙的年龄约为138亿年,这意味着宇宙已经走过了其寿命的三分之一以上。如果按照这一新的时间线,宇宙将在大约100亿年后停止膨胀,并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收缩。这与之前其他模型预测的数千亿年后才可能发生的大坍缩大相径庭。
然而,暗能量的真实本质仍然是个未解之谜,这使得这一新模型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事实上,关于宇宙的命运,科学界从未达成过共识。早在2022年,就有研究人员提出,宇宙最快可能在1亿年后就会停止膨胀。而如果宇宙最终走向大冻结,那么它的消亡可能会更加遥远。
除了大冻结和大坍缩之外,还有其他理论认为宇宙的膨胀可能会多次突然逆转,这使得两种情景可能发生的时间框架变得更加复杂。斯蒂芬·霍金关于黑洞的研究也表明,在任一情景发生之前,宇宙中的一切可能都已蒸发殆尽。更有一些激进的观点认为,我们的宇宙可能是无尽循环的大爆炸(或“大反弹”)中的众多轮回之一,这使得宇宙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永生。当然,也有人提出宇宙是一个模拟或全息图,这甚至引发了关于宇宙是否“真实”存在的哲学思考。
尽管这些理论各不相同,甚至相互矛盾,但大多数研究人员都承认,要揭开宇宙命运的真相,可能需要漫长到难以想象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界将继续探索、研究和争论,直到找到那个最终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