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山潭洲国际会展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庆典汇聚了42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光启员工,共同见证了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及其旗下光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15年辉煌历程。7月27日,光启15周年庆祝大会在此隆重举行,现场掌声雷动,气氛热烈。
庆典上,光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发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讲。他自豪地宣布,光启在超材料这一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成功跨越了从实验室研发到大规模量产的鸿沟,广泛应用于各类先进航空装备,为我国航空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会场巨型屏幕上的一组数据令人震撼:十五年间,光启累计绘制设计图纸11.72万张,搭建数字仿真模型54.5万个,编写技术文档超过46亿字,开发设计源代码1331万行,打造定制化超材料专用设备4641套。这些数字背后,是光启人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和不懈探索。
成立于2010年的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以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命名,汇聚了一批海外归国的青年才俊,致力于超材料底层科学研究。十五年来,光启始终坚守超材料产业主航道,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构建起强大的知识产权体系,推动超材料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在庆典上,光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成功发明并量产了四代超材料技术产品,为国家提供了电磁调制、航电、承载结构功能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推动了先进航空航天等装备领域的全面升级。同时,光启还构建了全产业链布局,实现了从底层技术到系统应用的自主可控,成为超材料领域的领跑者。
刘若鹏在演讲中提到,光启在2017年提出的“深度垂直”产业发展战略,为全链条技术创新与自主制造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这一战略,光启不仅构建了覆盖超材料产业链上游的产品矩阵,还打通了从原材料供应到终端成品及服务的全链条。
在知识产权创新方面,光启累计申请专利超6000件,获得授权专利4000余件,超材料领域专利申请总量稳居全球第一。技术创新方面,光启团队完成了四代超材料技术的迭代升级,彻底改写了相关技术领域的竞争格局。应用创新方面,光启自主研发了全球首款低成本可量产超材料无人机,从团队组建到成功首飞仅用3.5个月,展现了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执行力。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光启面临着巨大的管理压力。刘若鹏选择全数字化经营管理与全智能化决策的双重升级,构建起高效、透明、科学的现代企业运营体系。同时,通过“持续成本革命”,光启在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方面实现了成本的大幅降低,提升了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人才是光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光启始终将人才战略置于企业发展的首要位置,通过构建全周期人才培养体系和多维激励机制,打造了一支专业素养深厚、创新意识强的团队。目前,光启已自主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和高端人才,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刘若鹏在演讲的最后表示,未来光启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科技与时代变革,与更多同行者共拓新兴市场。他坚信,在超材料革命的浪潮中,光启将让世界见证中国创新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