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周鸿祎详解智能体五级分层,探讨一人公司、芯片后门及OpenAI开源动向

   时间:2025-08-06 22:26:43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近日举办的ISC.AI 2025互联网安全大会上,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就智能体的发展发表了一场引人深思的演讲,题为《ALL IN AGENT》。他深入探讨了智能体进化的必然趋势,并详细阐述了智能体演进的五级路径。

周鸿祎借鉴自动驾驶技术的分级标准,为智能体划分了五个层级。L1级别为聊天助手,类似于GPTs,主要作为聊天工具和情感陪伴,属于“玩具级”智能体。L2级别则进化为低代码工作流智能体,成为人类工作的辅助工具,但仍需人类设定流程。L3级别为推理型智能体,能自主规划并完成任务,相当于具备专业特长的“数字员工”。然而,这类智能体在跨领域复杂问题面前仍显局限。

L4级别智能体,被周鸿祎称为“多智能体蜂群”,实现了多个专家智能体的灵活组合与协同工作,能够高效执行复杂任务。他举了360纳米AI在视频制作领域的L4级别智能体为例,该智能体能一次性产出高质量视频作品。而L5级别,则是智能体创造智能体,实现自我迭代。

在演讲后的媒体提问环节,周鸿祎针对智能体的未来发展表达了看法。他认为,L3级别智能体仍有巨大发展空间,今年的几项技术进展,如DeepSeek推理模型的普及、MCP标准的推广以及manus任务理解能力的增强,都推动了智能体的发展。他强调,智能体的衡量标准在于能否胜任岗位工作,实现智能交付。

对于“一人公司”概念,周鸿祎认为这更多是一种宣传手段。他指出,无论是个人还是智能体,其能力都是有限的。智能体的专业方向有限,且无法同时处理多项工作。因此,多智能体协作是必然趋势。他提到,美国的一些独角兽企业也并未实现一人完成所有工作的情况。

在芯片后门安全问题方面,周鸿祎表示,芯片上加后门并非无先例。他引用了某CPU厂商在CPU中内置小CPU控制大CPU的案例,指出这种设计存在安全风险。同时,他也提到,在软件层面做手脚的空间更大,如驱动软件就可能被利用来收集用户信息或干扰硬件工作。对于如何防范此类风险,他建议企业加强技术审查和安全防护。

针对OpenAI发布开源大模型的事件,周鸿祎认为这并非OpenAI主动走向开源,而是市场压力所致。他指出,美国的大模型厂商为了盈利纷纷采取闭源策略,互相封锁。而中国的大模型开源生态正在迅速发展,下载量大增,企业利用这些开源模型作为基座,开发垂直模型。他相信,通过开源形成的强大生态力量,将推动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领先地位。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