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慧交通领域的蓬勃发展,车路协同技术作为提升道路安全与通行效率的关键手段,正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在这一技术背景下,边缘计算的实时处理能力成为了实现车路协同的核心支撑。面对复杂多变的道路环境,边缘计算工控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性能、高可靠性、宽温适应性以及丰富的接口配置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要素。
车路协同技术的核心需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实时边缘处理,要求能够在毫秒级时间内处理海量的车辆与传感器数据,并迅速分发预警与控制指令;二是环境强适应性,路侧设备需在极端温度、粉尘及振动等恶劣条件下稳定运行;三是多设备互联,需要高效连接雷达、摄像头、信号机及RSU等多种异构设备;四是紧凑节能部署,考虑到路侧空间及供电资源的有限性,设备需具备小巧、低功耗及易集成的特点。
针对这些需求,东田工控推出了专为严苛边缘场景设计的边缘计算工控机DTB-3042-H310。这款工控机凭借其卓越的性能与稳定的品质,成为了车路协同系统的理想算力载体。它搭载了英特尔8代35W桌面级CPU,支持i3/i5及奔腾8系列,性能强劲,足以满足复杂算法的实时运算需求,确保车路数据的低延迟处理。同时,双通道DDR4内存最高可支持64GB,轻松应对大规模交通数据流的缓存与并发处理,保证了系统的流畅运行。
在连接能力方面,DTB-3042-H310同样表现出色。它配备了4个原生RS232串口,能够稳定连接交通信号控制器、雷达、传感器等传统工业设备,展现出强大的兼容性。2个Intel千兆网口提供了高速、稳定的网络通信,确保了与RSU、中心平台及相邻节点数据的高效互通。4个USB 3.0接口则方便外接调试设备、存储或各类适配器,进一步提升了设备的扩展灵活性。同时,丰富的显示接口(HDMI+VGA+可选eDP)支持多屏监控与信息发布,满足了多样化的应用场景需求。
DTB-3042-H310在设计上也充分考虑到了路侧环境的严苛性。它采用了无风扇设计与铝质散热模块相结合的结构,散热高效可靠,有效杜绝了粉尘的侵入。同时,超薄机身仅58mm,厚度仅为传统4U工控机的三分之一,大幅节省了路侧机柜的宝贵空间,部署更为便捷。宽温运行支持(-10℃~50℃)使得设备能够在严寒酷暑等极端天气条件下稳定运行,保障了全年无间断的服务。
在存储扩展方面,DTB-3042-H310同样提供了丰富的选项。它配备了1个M.2 2242接口(SATA协议)和1个2.5英寸硬盘位,兼顾了高速系统盘与大容量数据存储的需求。还额外配备了1个M.2 M-Key(支持NVMe SSD)和1个M.2 E-Key(支持CNVI/WiFi/BT模块),为未来性能升级与无线通信扩展预留了充足的空间。
在车路协同场景中,DTB-3042-H310边缘计算工控机可以部署于路侧单元(RSU),作为核心边缘节点发挥作用。它能够实时汇聚处理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感知设备的数据,运行局部动态地图、碰撞预警、弱势交通参与者提醒等算法。同时,通过与车载OBU进行低延迟V2I通信,下发红绿灯信息、路口预警、车速引导等重要信息。最终,将处理后的关键信息上传至区域或中心云平台,实现数据的整合与共享。
东田边缘计算工控机DTB-3042-H310以其高性能、强连接、高可靠及小体积的特点,成为了车路协同及各类严苛边缘场景的理想算力引擎。它的高效、稳定与可靠特性,为智能交通新基建及工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助力客户在边缘计算的新时代中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