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科技浪潮中,大厂们的竞争焦点悄然转移至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领域——AI玩具。从OpenAI携手玩具巨头美泰,到马斯克推出AI伴侣,再到京东大举进军AI玩具市场,一场围绕AI技术的玩具争夺战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在这场竞赛中,大厂们不仅看到了AI技术在玩具领域的变现潜力,更视其为争夺用户心智、建立情感连接的重要入口。正如泡泡玛特的LABUBU等潮玩通过独特的人设和情感寄托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大厂们也希望借助AI技术,打造出能够触动人心的玩具新品。
京东率先行动,其JoyInside项目致力于将AI技术融入玩具之中,已吸引商汤元萝卜、火火兔等多个知名品牌的加入。同时,百度、阿里、字节等大厂也纷纷布局AI玩具市场,通过绑定IP方、共建生态等方式,试图在这个新兴领域站稳脚跟。
然而,AI玩具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业内普遍认为,用技术去覆盖并不清晰的需求,容易导致内核错位。高昂的定价也成为AI玩具普及的一大障碍。尽管大厂们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但如何在技术成本和情感溢价之间找到平衡,仍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不过,尽管面临诸多挑战,AI玩具市场仍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一级市场投资活跃,包括字节跳动、联想创投在内的多家头部投资机构纷纷入局。同时,玩具市场的原住民们也不甘落后,积极推出AI玩具新品,试图在这个新兴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大厂们之所以对AI玩具市场如此热衷,一方面是因为大模型变现的需求日益迫切,另一方面则是因为AI玩具作为技术与场景的结合体,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据华安证券研报预测,2028年全球玩具市场规模将达到9937亿元,其中中国市场占比将达到14%。在如此庞大的市场蛋糕面前,大厂们自然不愿错过这个绝佳的变现机会。
然而,AI玩具的故事并不好讲。市场上不乏对AI玩具持怀疑态度的人士,认为其过高的定价和同质化的产品难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AI玩具的陪伴型功能也备受争议,有人认为其缺乏真实互动中的生命力,难以替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尽管如此,大厂们并未放弃对AI玩具市场的探索。他们深知,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尝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能够见证下一个LABUBU的诞生,而这个爆款产品,很可能就隐藏在AI玩具的浪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