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航天电子:202亿存货布局无人机与eVTOL,350亿市值空天战略浮出水面

   时间:2025-08-09 17:42:50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浩瀚星辰的征途中,一家企业默默承载着中国航天的荣耀与梦想。随着长征十二号火箭划破天际,嫦娥六号满载月壤荣耀归来,这家公司的电子系统在无垠的太空中,为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时刻保驾护航。

步入2024年,航天电子以惊人的142亿元营收,支撑起高达350亿元的市值版图。然而,在其辉煌的业绩背后,却隐藏着令人瞩目的矛盾——202亿存货与扣非净利暴跌88%的鲜明对比,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与最深的暗,交相辉映。

翻开航天电子的年度财报,一幅复杂多变的业绩画卷徐徐展开。营收骤降23%的背后,是企业战略调整的风起云涌。业务重构的浪潮中,航天电工51%股权的转让,标志着传统业务的一次断腕重生,尽管这意味着每年超过30亿收入的割舍。同时,子公司航天飞鸿项目的延期,导致无人机交付量锐减40台,阵痛在所难免。但在这阵痛之中,41亿定增资金的落地,为智能无人系统的未来蓄势待发。

2025年第一季度,扣非净利暴跌至0.15亿,凸显了军工企业交付周期的脆弱性。然而,存货结构却揭示了更为深刻的真相:原材料与在产品占比高达95%,202亿存货中,成品仅占5.65亿。全年存货减值计提仅为0.21亿,这背后,是对神舟十八/十九号、天问三号等重大任务的充足备货。

在航天电子的营收版图中,航天产品占据了83%的绝对优势,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宇航电子全链路的全面覆盖。从嫦娥六号的月壤密封封装装置,到全球首颗6G试验星的太赫兹通信载荷,再到抢占稀缺轨道资源的先机,航天电子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与远见。与此同时,与军工客户的紧密绑定,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35%,关联交易额高达44.9亿,载人登月工程的核心配套商身份,更是为其筑起了坚实的护城河。

在研发领域,航天电子拥有一支由227名博士领衔的研发军团,他们正在近地空间编织着属于中国的星链梦想。而在军工无人机领域,飞鸿系列无人机正以技术碾压的姿态,开辟着属于自己的市场。512架FH-95同步编队的全球纪录,飞鸿-97A时速突破900公里的惊人表现,以及高原起降、海上舰载、沙漠作战的全面验证,都让飞鸿无人机成为了军工领域的佼佼者。

航天电子在eVTOL领域的布局同样引人注目。通过孙公司时代飞鹏,航天电子悄然卡位这一新兴市场。无人机飞控系统的复用率高达80%,FP-1型eVTOL更是获得了型号合格证的受理。与吉利沃飞的联合研发协议,更是将航天级的可靠性注入了民用飞行器之中。随着商业航天准入政策的放宽和低空经济试点的落地,航天电子正将宇航电子技术注入万亿级的民用市场,实现从近地轨道到城市低空的战略跃迁。

在存货高企与净利暴跌的质疑声中,航天电子展现出了坚定的意志与魄力。43.77%的存货占比,虽看似令人担忧,实则暗藏军工行业的特殊逻辑。载人登月工程需提前三年备货,卫星载荷从投产到发射平均耗时28个月,军工客户回款违约率低于0.1%。这一切,都证明了航天产品库存的特殊价值——“它不是负担,而是国家信任的储备”。

从北京航天城的指控大厅,到西北戈壁的飞鸿集群,再到珠海航展上腾空的eVTOL原型机,航天电子的双重空天战略已然清晰。剥离电缆业务的阵痛、存货高企的质疑、净利暴跌的困惑,在百年空天变局前,都显得微不足道。这家手握100次火箭发射经验、博士占比超20%的国家队,正以坚定的步伐,向着更加辽阔的星辰大海进发。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