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中国近日宣布了一项大规模的汽车召回计划,此次召回行动由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和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共同发起,依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并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此次召回涉及的车辆总数超过23万辆,覆盖多个进口及国产车型,包括i3、iX1、i5、i4、i7及iX等。
召回的具体原因涉及起动器发电机连接松动以及高压系统可能误关闭的安全隐患。宝马方面表示,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熄火,或者在极端情况下引发发动机舱起火,对驾驶者和乘客构成安全威胁。
召回计划被细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编号为S2025M0120V的召回行动针对的是一辆特定生产日期的进口5系汽车。其次,编号为S2025M0121V的召回行动涵盖了部分国产X5和5系汽车,共计约1391辆,主要问题是起动器发电机的电源连接器可能存在制造缺陷。这一问题是对此前召回行动的扩大,宝马指出这些车辆的起动器发电机正极接线柱与48V线束的正极端子之间连接可能不牢固。
编号为S2025M0122V和S2025M0123V的召回行动则涉及多款进口及国产电动车型。前者包括i4、i5、i7和iX,后者则涵盖了i3、i5、iX1和iX3。这些车型的主要问题在于高压系统的监测机制存在缺陷,可能导致在特定条件下高压系统误关闭,从而使电气驱动单元失去动力,增加了车辆发生碰撞的风险。
宝马公司承诺将为所有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进行软件升级,以解决这些安全隐患。值得注意的是,国产i3车型在此次召回中数量最多,达到95753辆,占总召回量的近四成,显示出该车型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
近年来,宝马汽车的召回频率持续较高。去年,宝马因高田气囊和电动冷却液泵等问题召回了超过400万辆汽车。此次大规模的召回行动再次引发了公众对宝马产品质量的关注。
在市场竞争方面,宝马面临着来自中国新势力品牌和竞争对手的强烈挑战。特别是在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领域,宝马逐渐落后,这一差距直接体现在其市场表现上。2024年,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同比下滑13.4%,共交付71.45万辆宝马及MINI品牌汽车,跌幅在“BBA”豪华品牌中位居首位。
为了扭转销量下滑的趋势,宝马近期在中国市场密集推进本土生态布局。与华为、阿里等科技企业的合作,以及引入DeepSeek的AI技术和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合作,都显示出宝马在加强技术研发和市场竞争力方面的决心。同时,宝马还宣布与中国科技企业Momenta合作,共同开发针对中国市场的新一代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以期在未来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