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不迎合热点,LKs如何以长期主义创作成为百万UP主

   时间:2025-08-13 15:28:19 来源:新周刊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自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内容创作者们如同建筑师,为人们搭建起一座座情绪的城堡,供大众游览、驻足、沉思。然而,在这些城堡的背后,创作者们却常常面临一个能量的困境:在不断向外界输出的同时,他们如何为自己的内心源泉持续注入活力?

LKs,一位28岁的UP主,已在B站活跃了七年,积累了267万粉丝。2022年,作为主持人,他有机会与罗翔和papi酱这两位同样身为创作者的人对话。在镜头前,LKs依旧戴着墨镜,向他们请教如何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papi酱给出的建议是:不要迎合。

LKs在B站以“什锦区博主”和“人脉区UP主”著称,他给自己定下规矩,同一个分区的内容不做两期。在他的视频中,观众能体验到丰富的情绪。比如“拯救歌荒”系列,就像一位音乐向导,给人带来被理解的慰藉;“图一乐”评测则像一扇趣味窗口,让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解压。

2022年10月,LKs启动了第一期“漂流相机”计划。在发布征集视频后,他收到了超过2万份报名信息。最终,历经近300天,行程4万多公里,相机的“足迹”遍布了中国多个城市。这期视频的播放量超过了700万次,不仅登上了B站热搜榜,还被纳入了“入站必刷榜单”。

今年春天,“漂流相机”系列第二期发布,这一次是全球接力。这场跨越400天、行程15万公里的摄影接力,获得了224万次播放量,吸引了2万多条评论。在旅途中,LKs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他们的思维方式、拍摄风格和故事都各不相同。虽然途中丢失了一台相机,让他损失了8万元,但这次尝试仍然让他觉得物有所值。

LKs观察到,视频发布后,评论区和弹幕里充满了观众的情绪表达。他觉得,是自己的内容触发了人们表达的欲望。在日常生活里,人们很少会无缘无故地开始发弹幕或吐槽,而内容和弹幕的设置机制,为人们提供了表达自我的契机。一个人需要既有输入也有输出,这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部分。

LKs曾在多个场合分享过他的选题逻辑,非常简单——把自己看到的有意思的东西拍下来,让观众也看到。他顺其自然地成为了一个“什锦区博主”,觉得什么好玩就做什么。他的视频中不乏高成本的制作,比如花费30万3D打印一张床,但他也重视那些能满足人们实际应用需求的资源性和信息性内容。

10年前,LKs发布了他的第一个视频。当时他在中国香港读研,面对与家乡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下课后的他不知道该做什么。为了对抗无聊,他上传了视频,结果第一期就获得了几千次播放量。这种“不知道干什么”的感受在他的人生中时常出现,比如不知道毕业后该做什么,就先考研;考研时不知道该考哪个学校,就海投,哪个学校要他,他就去。

做全职UP主后,LKs的生活变得很有规律。他每天中午起床,简单收拾后就开始工作,直到凌晨一两点才休息。他独自完成内容的所有流程,从选题到大纲,再到拍摄和剪辑。面对1TB的素材,他需要在几天之内将其剪成时长半小时以内的视频。有时候,光剪气口就要花将近一天。剪视频虽然是一种重复性工作,但更是创造性工作,他需要保证细节的有趣。

视频发布后,在评论区和弹幕里,观众很快会给出反馈。对LKs来说,得到夸赞只是快乐的一部分,更大一部分在于他能获得成就感。他的视频让更多人看到了广阔的世界,甚至能影响到他人生活的很多层面。这种成就感,很难用升职加薪去定义。

LKs也会焦虑,比如一个视频发出去后数据好不好,更好的选题想法能不能实现。即便是状态不好的时候,他也不会让观众从视频里看出来。他想过把中长内容向短视频方向转化,但最终没有执行,因为有些选题内容如果变短,就无法完整呈现。

LKs几乎不追逐热点,他喜欢关注有长期价值的东西。他也希望自己做的内容,在一两年之后回看,仍然有价值。比如网站推荐,只要那些网站还在,10年后再看,它们仍然有价值。这种长期主义的理念,也体现在他的其他作品中。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