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领域持续深耕的小米公司,近年来在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多个板块取得了显著成就,其每一步战略动向都备受市场瞩目。雷军引领的小米团队,近期更是以破竹之势进军电动汽车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然而,近期小米却接连在汽车、智能门锁等业务上遭遇了舆论风波。先是汽车业务中“未收车先结清尾款”的规定引发了消费者的广泛争议,随后又被同行高管质疑其车型参数“轮轴比”表述有误,再加上智能门锁误识别外卖员人脸开锁的事件,这一系列风波将小米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具体而言,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在介绍小米YU7车型时,声称该车型的“轮轴比”为3倍,但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企划部部长赵东通过微博指出,根据小米官方展示的PPT测算,实际数值应为4倍。赵东还强调,尽管自己是汽车行业的专业人士,出于对雷军的尊重和敬佩,当时并未当场质疑,但后经研发团队核实确认,该参数定义由小米方面提出,传统汽车理论中并不存在“轮轴比”或“轮高比”等概念。这一争议,本质上反映了营销话术与行业标准之间的矛盾。
不仅如此,小米汽车在交付环节也频遭质疑。有消费者反映,在车辆尚未交付的情况下,就收到了小米方面要求7天内支付尾款的通知,否则订单将被取消,定金不予退还。这一规定与小米汽车此前“支持验车后付尾款”的承诺相悖,引发了消费者的强烈不满。据媒体报道,有用户甚至遭遇了交付时间一拖再拖的情况,对小米汽车的交付管理能力产生了严重质疑。
与此同时,小米旗下的智能门锁产品也遭遇了技术问题的质疑。有网友发帖称,自家的小米智能门锁2pro误识别了外卖员的人脸,导致门锁被意外开启。虽然小米方面回应称会记录并核实相关情况,并将反馈到技术部门进行优化,但这一事件仍然引发了消费者对小米智能门锁安全性的担忧。
尽管争议不断,但小米汽车在销量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依然亮眼。小米SU7上市后24小时,大定量就突破了8.8万台;SU7 Ultra开售2小时,大定也突破了1万台;YU7上市仅3分钟,大定更是达到了20万台。雷军透露,今年7月,小米汽车的单月交付量已超过3万台。然而,喜人的订单数据背后,交付环节的问题却不容忽视。大量网友投诉小米汽车交付周期长、锁单系统有BUG等问题,对消费者的购买体验造成了影响。
小米在非洲市场也进行了重要的人事调整,任命刘社全为非洲地区部总经理,并兼任西非战区负责人。这一连串的人事调整,显现出小米进一步开拓非洲市场的决心。然而,面对国内市场的种种挑战,小米将如何应对,仍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