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变革中,自主品牌凭借对本土市场的精准洞察迅速崛起,而合资品牌则经历了从犹豫观望到被动跟随,再到全力转型新能源平台的艰难历程。然而,能在这一新兴市场中站稳脚跟的合资品牌寥寥无几。
3月份,广汽丰田铂智3X一经上市便受到市场热捧;而6月份上市的一汽丰田bZ5,市场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据第三方数据显示,7月份铂智3X销量达到6833辆,虽未破万,但已创下历史新高,稳坐合资新能源车型销量榜首。相比之下,bZ5自6月10日上市后的20天内仅售出1409辆,7月份作为首个完整销售月,销量也仅微增至1494辆,增长陷入停滞。
同样挂着丰田车标,两款车型的市场表现为何如此迥异?曾经在燃油车时代屡试不爽的“双车战略”,在新能源赛道上为何失灵?这背后,产品开发逻辑的差异或许能给出答案。
铂智3X由中方主导打造,从项目立项之初就紧密围绕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需求,以“丰富实用”为配置理念,将科技感、便利性与日常用车场景深度融合。而一汽丰田bZ5的配置逻辑则显得较为传统,仍停留在燃油车时代的“低价引流”策略,减配问题较为突出。以入门版车型为例,作为新能源车型却缺失了能降低停车难度的360度全景影像,与新能源用户的期待相去甚远。
在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维度上,bZ5的短板更加明显。铂智3X的电池安全性能卓越,提前一年达标电池安全新国标,通过多重防护构建热扩散安全屏障,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而bZ5虽然搭载了口碑不错的比亚迪刀片电池,但在三电系统整体调校上缺乏亮点,未能形成差异化优势。在空间实用性方面,铂智3X以超长的轴距和灵活的座椅组合设计,满足了消费者对空间的多样化需求。而bZ5在空间宣传上则缺乏亮点,难以打动注重实用性的家庭用户。
在性价比感知方面,bZ5试图以12.98万元的起步价抢占市场,但“低价”是建立在牺牲核心配置的基础上,导致消费者形成“产品无性价比”的负面认知。相比之下,铂智3X虽然未刻意强调低价,但通过丰富的配置让消费者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价值,性价比优势显著。
如今的新能源市场,消费者需要的是“全能选手”,安全、空间、配置、性价比缺一不可。bZ5的问题在于,单独看似乎没有致命短板,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每一项维度的“平庸”都会被放大。从铂智3X与bZ5的市场境遇可以看出,合资品牌想要在新能源赛道重拾优势,仅靠品牌积淀或技术移植远远不够。唯有深度洞察本土需求、打破燃油车时代的思维定式、用“诚意配置”和“全能表现”赢得消费者,才能在新能源市场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