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这位曾以投资阿里巴巴而声名鹊起的日本商界巨擘,近年来似乎步入了人生的另一番境地。在2023年6月的一次股东大会上,他罕见地流露出了一丝迷茫与羞愧,谈及那些糟糕的投资和天文数字般的亏损,甚至开始思考自己作为一名商人的剩余时间。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这位66岁的商业巨擘或将退隐之时,2025年8月,美国俄亥俄州却传来了一则震撼消息。孙正义,这位看似“徒伤悲”的投资家,竟以3.75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富士康位于该州的一座电动车工厂。而这,并非他用来收拾残局的举措,而是一场更为疯狂的豪赌——他计划将这座工厂改造为AI服务器的生产基地,作为他与OpenAI、甲骨文联手推进的“星际之门”计划的核心支点。
孙正义的未来愿景,是一个由代码、芯片和无穷算力构成的“人工超级智能”(ASI)世界。他坚信,2035年,ASI将诞生,其智慧将是人类的一万倍。为了这个梦想,他画出了一张庞大且令人惊叹的蓝图,而“星际之门”计划,则是这张蓝图中的基石。该计划旨在在美国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数据中心网络,以支撑起整个AI文明的基础设施。
孙正义的核心筹码,是他视若珍宝的Arm公司。2016年,软银以320亿美元收购了这家英国芯片设计公司。如今,Arm几乎垄断了全球手机芯片的设计市场,市值一度飙升。但孙正义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希望Arm能冲出手机领域,进军数据中心,与AI芯片的霸主英伟达一较高下。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孙正义不断为Arm寻找盟友,斥巨资收购其他芯片设计公司,并将目光投向了英国的AI芯片独角兽企业。同时,他还与OpenAI深度捆绑,承诺提供高达400亿美元的投资,以换取优先使用其最先进AI模型的权利。硬件与算法的完美结合,似乎正在形成。
然而,每当孙正义谈及他对芯片帝国的憧憬时,一个“阴影”总在他身后徘徊——那就是英伟达。2019年,软银清仓了手中持有的英伟达4.9%的股份,却未曾料到,AI浪潮席卷全球,英伟达的股价飙升,市值冲破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科技界的佼佼者。软银错过的,是一个价值超过2000亿美元的机会,这成为了孙正义心中永远的痛。
孙正义的成功,源于他坚持了几十年的“时光机理论”——在美国等发达市场看到成熟的商业模式,再回到日本、中国等市场进行复制。这套理论在互联网的草莽时代创造了奇迹,阿里巴巴的成功更是将孙正义推上了神坛。然而,近年来,他的方法论却频频失灵。WeWork的失败、Builder.ai的骗局,让软银遭受重创,孙正义也从一个点石成金的风投教父,变成了网络群嘲的对象。
尽管如此,孙正义并未放弃。在“星际之门”计划中,他并非孤军奋战,身边围绕着一群科技界最顶尖的人物。然而,盟友之间也并非铁板一块,利益博弈、现实掣肘层出不穷。软银与OpenAI在数据中心选址等问题上的分歧、OpenAI私下与甲骨文签署数据中心协议等事件,都表明在这场高风险的牌局中,没有人会把所有筹码都押在一个人身上。
面对重重困难,孙正义再次展现出他孤注一掷的狠劲。他看中了富士康在俄亥俄州的工厂地块,决定将其改造为AI服务器的生产基地。这一决定不仅解决了软银在数据中心选址上的难题,也为富士康提供了继续在该园区生产的机会,形成了共用工艺与供应链的“复合业态”。
如今,67岁的孙正义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段航程,全部押在了ASI这个终极梦想上。他试图用一个由盟友组成的“超级网阀”来建构一个有序的世界,但现实却充满了利益的博弈和毫不留情的外部质疑。然而,资本市场似乎还愿意相信这位曾经的商业巨擘。软银最新发布的季度财报远超市场预期,实现了扭亏为盈。
孙正义,这位日本商界最后的“暴君”,正驾驶着软银这艘巨轮,全速驶向AI时代的未知深海。船头前方,是风光无限的新大陆,还是吞噬一切的巨大漩涡?一切,都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