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这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设备管理系统已成为众多企业和组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系统通过全面覆盖从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到日常使用、维护保养、故障维修直至折旧报废的全生命周期,实现了对生产机器、办公设备、交通工具、工业装置等各类设备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借助物联网(IoT)技术,这些设备能够嵌入传感器、软件和网络连接,实现数据的高效采集与分析。
其中,工业物联网(IIoT)作为设备管理系统的技术基石,正深刻改变着制造业的面貌。通过联网传感器和智能设备,IIoT技术能够实时收集车间数据,推动人工智能和预测分析的应用。德勤数字物联网的首席技术专家Robert Schmid指出,IIoT技术中,传感器与实物资产相连,不仅收集并无线存储数据,还能通过分析和机器学习自动采取行动。
设备管理软件与IIoT技术的结合,显著提升了制造业的运营效率。例如,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连接的传感器能迅速定位问题并触发维修请求,工程师和维修人员可即时在移动设备上接收工单,快速响应。这种自动化派单系统不仅提高了维修效率,还能结合大模型应用,生成处理建议或方案,将预防性维护提升至新高度。
设备管理软件不仅能够预测设备故障,还能根据数据预测设备的使用寿命,为维修保养提供科学依据。这一技术的应用,有效避免了不必要的维修或更换成本,为企业节省了大量开支。同时,它还能确保工人及操作人员的安全,通过传感器监测潜在危险,提前预警,降低事故风险。
在制造业中,设备管理软件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红外热成像技术使工程师能够通过热视觉发现电气系统、机械设备等的故障,无需直接接触设备即可进行维修与调整,大大提高了作业安全性。数字孪生技术为工程师提供了设备资产的4D图像,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实时监测设备状态,发现异常值即发出警告,并利用知识库给出解决方案。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加快了工程师对资产信息的了解速度,还缩小了新员工的知识差距。
随着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机器设备连接到互联网,设备管理软件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据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已有约500亿台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上,通过设备管理软件实现数字化转型与升级。这种智能化工厂的建设,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促进了绿色化、低碳化的发展。
设备管理软件不仅能够安排检查、预防性维护、管理库存和工单,还能实时记录资产历史记录,为管理人员提供即时访问信息的能力。技术人员可以在手持设备上执行实际工作,输入完成工单所需的时间,过滤历史工单,并自动传输进系统。这种自动化工具的应用,大大减少了无关的劳动力成本,优化了资源配置。
国内设备管理软件也在逐步发展应用。以璞华大数据的HawkEye设备智能维保平台为例,该平台已成功应用于轨道交通、制药企业、制造业等领域,支持开发定制,具备设备运行状态监控、自动化维保计划、备品备件管理、设备故障信息汇总与维修工单智能化派发、报表统计分析可视化等功能。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该平台实现了AI维修助手和设备预测性维护,提高了轨道交通设备的数字化水平,降低了故障率,提升了设备利用效率。
设备管理软件正深刻改变着制造业及各行各业,成为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工具。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推动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