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正引发广泛关注。小米公司近期公布的固态电池技术专利,为电动车的续航和充电效率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据专利信息显示,该固态电池在CLTC工况下续航里程超过1200公里,更令人惊叹的是,仅需10分钟充电即可行驶800公里。
这一数据不仅超越了绝大多数燃油车满电状态下的行驶里程,其充电速度之快也颠覆了人们对电动车的传统认知。这项技术的问世,似乎让电动车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移动能量站”。
小米此次并非空谈,而是拿出了实实在在的专利成果。6月13日正式公布的“固态电池复合电极与制备方法及包含其复合电极的固态电池”专利,直击电动车续航焦虑的痛点。其核心技术在于,将传统电池中的液态电解液替换为固态电解质,这一改变不仅极大地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还显著提高了能量密度,达到了1000Wh/L以上。
固态电解质的应用,是这项技术的关键所在。传统锂电池因使用液态电解质而存在漏液、起火等安全隐患,而固态电池则像将“水”凝固成“冰”,无论颠簸还是高温环境,都能保持电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甚至在800度高温下,固态电池也能安然无恙,针刺测试的通过率也大幅提升。
小米在固态电池技术上的创新并未止步于此,他们还研发了CTB一体化电池技术,将电池直接融入车身结构,使得电池体积效率高达77.8%,远超传统设计的近20%。这一设计不仅让电池包与地板的总厚度降至120mm,比常规电池包薄了20%,还为车内赢得了更大的空间,优化了重量分布,增强了车身刚性。
尽管固态电池技术早已被丰田等汽车巨头关注,比亚迪、宁德时代等电池制造商也在积极研发,但小米作为“新入局者”,却在这场技术竞赛中脱颖而出。固态电池在-20°C的低温环境下,放电性能还能提升20%以上,这对于北方地区的电动车用户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福音。固态电池的寿命也显著延长,理论上循环次数可达4000次以上,按每次充电行驶500公里计算,总行驶里程可达200万公里。
当然,固态电池技术的成本问题也不容忽视。目前,固态电池的成本是普通锂电池的3倍左右。但小米已经着手建立自己的电池试制线,新工艺有望降低40%的生产成本。整个行业预计将在2027年实现固态电池的小批量生产,到2030年左右才能大规模量产。如果小米能够提前实现量产,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位无疑将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