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为推动“人工智能+制造”战略的深入实施,相关部门与业内企业正携手加速工业智能体的培育与发展。这一举措旨在通过工业智能体深化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推动一批企业率先开展智能体试点建设。
工业智能体正逐步成为提升工业智能化水平的关键力量。上海市在此方面先行一步,发布了《上海市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的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增强工业模型基础能力、突破工业智能前沿技术等,旨在通过三年的努力,显著提升上海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
在提升工业模型基础能力方面,上海市计划推动基础模型在多模态算法上的创新,增强对物理规律的理解与仿真能力,提高视觉处理与智能决策水平。同时,还将强化基础模型的工业推理能力,助力智能体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工业任务。
在前沿技术突破上,上海市明确将发展工业元宇宙,打造工业基础模型库和信息库,实现工厂、仓库等空间的全要素数字化映射与虚实协同。还将探索“云-边-端”模型体系,推动模型的小型化与边缘化部署,提升边侧智能应用的响应速度。同时,攻关工业工具互通协议,开发面向智能体工具调用的工业通用协议和接口。
不仅上海市在积极推进,国家部委也在紧锣密鼓地部署相关工作。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了推动“人工智能+制造”行动走深走实的要求,强调加强底座攻关和重点场景应用,分级分类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培育一批工业智能体。
工业和信息化部两化融合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也要求以工业智能体为抓手,深化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带动工业数据集、工业大模型的创新迭代。会议强调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加快重点行业的智能升级,打造智能制造的“升级版”。同时,要求加快提升软硬件产品的供给能力,强化工业软件、智能传感器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加快建设工业高质量数据集,夯实人工智能工业应用的数据基础。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点也明确提出,鼓励研发推广面向典型场景的工业智能体,支持一批企业开展智能体试点建设,以提升工业全流程的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