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推动下,我国智能算力的需求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近日,2025中国算力大会披露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数据,揭示了算力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
截至7月底,中国算力平台运营层面已吸引超过1000家企业用户注册,入驻的算力服务商数量也超过了100家。平台上架了110余项优质算力产品,接入了90余个主流基础大模型和垂类模型。这些数据不仅展示了算力平台的广泛影响力,也反映了企业对算力资源的巨大需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在大会上表示,工信部将积极引导算力设施建设,致力于提升算力资源的供给质量。他强调,要完善算力布局政策体系,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推动各地合理布局智能算力设施,并持续开展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熊继军还提到,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加快突破GPU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
近年来,我国算力总规模以年均约30%的速度增长,其中智能算力的增长尤为迅猛。大会预测,到2025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的增长将超过40%。这一增长趋势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大模型在行业应用和智能终端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推动了智能算力产业的蓬勃发展。
中国电信研究院发布的《智算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指出,人工智能大模型将加速赋能行业应用和智能终端,为智能算力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中国电信研究院战略发展研究所所长饶少阳表示,到2035年,人工智能有望为我国的GDP贡献超过11万亿元,这一巨大的经济效应将带动算力需求呈现十倍甚至百倍的增长。
在“十四五”期间,我国算力产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规模和水平已跻身全球前列。智能算力规模达到788EFLOPS,干线400G端口数量增至14060个,存力总规模超过1680EB。中国算力平台已正式接入山西、辽宁、上海等10个省区市的分平台,实现了“平台、主体、资源、生态、场景”的全面贯通,标志着我国算力发展新格局的初步形成。
在算力大会上,众多企业积极展示创新成果,为算力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移动以“以算筑基,智享未来”为主题参展,展示了在算网融合与智算升级方面的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浪潮云洲则展示了以“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实践,如在煤化工行业为黑猫集团打造的智能体,实现了生产效能的突破性提升。
大会主论坛上,2025“算力中国·年度重大突破成果”正式揭晓,10项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技术成果集中亮相。这些成果在算力及相关产业中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具有显著的技术创新和转化程度,对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和新经济增长点的开拓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些重大突破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例如,中国移动“九州”算力光网所支撑的400G骨干网连接算力达10EFLOPS,预计拉动GDP超126亿元。山西秦能算电协同一体化平台项目中的灵丘、广灵超级能源综合体每年将节省电费1000万元,减少碳排放10万吨。FusionOne AI一体化AI行业落地解决方案已帮助500多个项目进行优化实践,实现了AI应用的快速搭建和基础应用的小时级上线。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迭代和算力需求的持续增长,算力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最前沿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未来,我国将继续推动算力产业的发展,深化算力赋能行业应用,构建算力产业良好生态,以高水平的开放合作促进算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