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创始人无招(陈航)在重回钉钉四个多月后,分享了他的两段截然不同的创业经历。他将自己十年前在湖畔花园启动的创业称为“富二代”式的创业,那时作为阿里巴巴的一部分,他们无需担心行政、财务、人事等后勤问题,只需专注于产品开发。
然而,与阿里巴巴“云钉一体”战略相悖,无招选择了离开,创办了两氢一氧公司。这家公司奉行极度节俭的原则,比如只开放一部电梯供使用,并严格规定仅在气温30摄氏度以上或0摄氏度以下时才能开空调。四个月前,阿里巴巴通过收购两氢一氧将无招召回,无招、任卿(花名“易统”)和朱鸿(花名“一栗”)等钉钉初始团队成员也一并回归。
无招将这段独立创业的经历描述为“穿着棉袄上班的创业”和“白手起家的创业”。重回钉钉后,他试图让这个已经十岁的品牌重燃创业激情,这被视为他的第三次创业。钉钉8.0版本的口号“蕨地重生”正是这一愿景的体现。
钉钉十周年活动在阿里巴巴西溪园区的访客中心报告厅举行,现场座无虚席,走廊上也站满了人。人们对无招和钉钉既充满质疑又满怀期待。最近,无招本人也卷入了一场争议,与此同时,阿里巴巴正式结束了“1+6+N”的组织架构,将电商、云和AI确立为集团的核心发展方向,而钉钉和夸克等创新应用则被归入其他类别。
如果将电商和云比作阿里增长的航母,那么代表阿里AI to B战略的钉钉和To C战略的夸克就是两艘轻舰,它们肩负着在AI领域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重任。大公司总有惯性,钉钉也不例外。重回创业状态对钉钉来说并不容易,更何况协同办公赛道的竞争日益激烈。钉钉、飞书和企业微信被业界称为“协同办公三杰”,它们都发布了新的AI办公产品,并表达了创造全新工作方式的共同愿景。
无招回归的145天里,钉钉经历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激进改革,力求从“大”变“小”。在产品端,钉钉重新梳理使用场景,优化产品体验,包括梳理最小的MVP场景、取消付费墙、全面对标竞品等。据无招公布的数据,四个月内钉钉对1850项需求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对5704项问题和20多个产品进行了修复和优化。
同时,钉钉也在新产品上展现出进攻态势,发布了钉钉One、企业AI搜索引擎“AI搜问”、AI表格、AI听记和智能硬件DingTalk A1等五个新AI产品。在生态端,钉钉一方面收紧了合作伙伴的分佣政策,另一方面聚焦新的客户增量,如小微企业和出海企业。在组织侧,钉钉加快创新节奏,挑选具备AI信仰的人才,内部设立了十余个创新小组,实行封闭开发。
在外界看来,协同办公新竞争的焦点落在了表格这一具体产品上。今年7月,钉钉在飞书未来无限大会的前一天宣布将发布AI表格,而飞书则宣布其多维表格月活用户即将突破1000万大关。8月25日,钉钉AI表格的分论坛现场人头攒动,钉钉员工不得不临时加椅。据了解,钉钉AI表格团队已从二三十人扩容至一百多人,并与阿里云瑶池数据库团队合作,目前已能实现单表100万热行的实时计算。
AI表格成为竞争热点的原因在于它连接着企业的数据、实际业务场景和决策者。在比拼表格字段更多、AI功能更炫的背后,协同办公巨头们更大的野心是让表格成为AI时代的新入口。表格更轻量,可以直接面向企业业务一线员工,同时可以作为插件串联起协同办公巨头内部的其他业务,加速企业融入平台。更为关键的是,协同办公巨头可以借表格进入更深重的协同办公业务,如IPD、ERP、CRM等。
短期内,钉钉和飞书的表格大战还将继续,双方都在不断优化产品体验。除了深化AI表格的功能外,推广AI表格的渗透也需要不小的成本。在推广上,飞书和钉钉都推出了独立版应用,飞书还在直播间售卖“百元电商行业模版”,从熟悉的行业开始,直接提供轻量化的模版解决方案。
这场新的协同办公战,无论是飞书还是钉钉,都在摸着对方过河。飞书在自我革命中摸到了创业的手感,一年后的钉钉也在无招的带领下重回创业时刻。在双方的企业案例中,可以看到彼此的影子,比如飞书开始具备钉钉常强调的乙方思维,而钉钉也在AI表格中强调起了字节常说的OKR。表格大战只是起点,AI时代的新一轮协同办公竞赛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