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吉利汽车集团在欧洲市场遭遇了一场知识产权风波,诺基亚公司对其提起了专利侵权诉讼,此事迅速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诺基亚通过欧洲统一专利法院曼海姆分庭,对吉利控股集团及其旗下的极氪、领克、路特斯、smart四大汽车品牌发起诉讼,波及吉利在欧洲的32家子公司,涉及18个国家。争议的核心不在于吉利是否使用了诺基亚的专利,而在于专利费用的计算方式。
争议焦点在于诺基亚提出的一种被称为“整车抽成”的收费模式。具体而言,诺基亚要求吉利按照整车的价格支付专利授权费,而非仅仅针对使用其专利的通信模块。而实际上,这些通信模块的成本仅为大约100美元。诺基亚目前的收费标准是每辆4G车型20美元,5G车型32美元。
吉利对此表示强烈反对,认为这种收费模式极不公平。吉利方面指出,如果按照诺基亚的收费标准,吉利每年销售300万辆新车,仅专利费就需支付约5亿元人民币。吉利强调,尊重知识产权并愿意支付合理的专利费,但无法接受这种显然过高的收费标准。
诺基亚的这一收费模式在全球范围内也引发了质疑。此前,诺基亚曾向OPPO提出每台5G设备收取3欧元的专利费,但最终法院裁定的合理费率远低于此。这显示了诺基亚在专利定价上可能存在虚高的问题。
更令汽车行业担忧的是,诺基亚绕过传统的“一级供应商”直接向整车制造商收费,这打破了行业的惯例。传统上,通信模块的专利授权由博世等供应商负责,车企只需采购这些模块,无需直接面对专利持有者。诺基亚的做法导致车企面临额外的成本压力,这些成本最终可能转嫁给消费者,对整个行业生态产生负面影响。
吉利并非唯一遭遇此类问题的中国车企。比亚迪、长安等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市场也面临着类似的专利诉讼。2023年12月,特斯拉也起诉了Avanci专利池,要求将5G专利费降低。2024年7月,全球六大汽车协会联合致信Avanci,要求其公开定价逻辑,保持透明度。
面对这一挑战,中国车企并未坐以待毙。2024年6月,中国市场监管总局依据《反垄断法》,约谈了Avanci专利池的相关负责人,指出其在汽车SEP许可中存在的垄断风险,并要求其进行整改。这是中国监管部门首次针对汽车专利池的垄断行为发声,为中国车企维权提供了有力支持。
吉利此次积极维权,不仅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更是为了维护中国车企在国际市场的合法权益。吉利方面表示,如果此次诉讼失败,诺基亚的“整车抽成”模式可能成为国际判例,届时所有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都将面临高额的专利费压力。
对于中国车企而言,要在国际市场上立足,既需要尊重知识产权,加强自主创新,也需要团结起来,共同应对专利垄断的挑战。只有这样,中国车企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