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英伟达Jetson Thor发布:开启机器人产业智能新纪元

   时间:2025-08-27 12:25:29 来源:蓝鲸新闻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英伟达近日宣布,其最新一代机器人计算平台NVIDIA Jetson AGX Thor开发者套件及量产模块已全面上市,并将面向全球市场,包括中国在内,开放销售。这一消息标志着英伟达在边缘AI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也预示着全球机器人产业或将迎来重大变革。

被誉为“机器人超级大脑”的Jetson Thor,搭载了英伟达最新一代Blackwell架构GPU。尽管Blackwell芯片原本主要应用于数据中心,用于训练万亿参数的大模型,但英伟达此次的创新之举,将其应用于边缘端,展现了其对机器人算力需求的前瞻洞察力。Jetson Thor在仅130瓦的功耗下,实现了高达2070 FP4 TFLOPS的AI算力,相比上一代Orin提升了7.5倍,能效比也提高了3.5倍。这一突破意味着,Jetson Thor能够在终端设备上并行运行多种生成式AI模型,如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大型语言模型和视觉语言模型,同时其128GB的内存容量足以支持复杂多模态模型的实时推理,打破了机器人领域的“算力墙”。

NVIDIA Jetson AGX Thor

更令人瞩目的是,Jetson Thor首次实现了多AI工作流的协同运行。这意味着,例如一个人形机器人可以同时处理环境感知、语言交互、动作规划和异常处理等多项任务,而无需依赖云端协同或顺序执行的传统模式。这一能力使得机器人与人类之间的实时、自然交互成为可能,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英伟达在发布Jetson Thor的同时,还公布了一批早期采用者名单,其中涵盖了全球顶尖的机器人企业与创新力量,包括人形机器人领域的Agility Robotics、波士顿动力、Figure和1X,产业巨头如亚马逊、卡特彼勒、约翰迪尔和美敦力,以及AI实验室如OpenAI和Physical Intelligence。这一名单背后,映射出英伟达的生态战略——通过提供高性能的标准化硬件与软件栈,降低机器人开发的门槛,同时将自己定位为机器人产业的基础设施提供者。英伟达机器人和边缘计算部门副总裁Deepu Talla表示:“我们不生产机器人,但我们将通过计算平台赋能整个产业。”这一策略与英伟达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做法相似,即通过提供平台赋能车企,而非亲自造车。

中国机器人企业优必选迅速响应,宣布将在其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上部署Jetson Thor平台。Walker S2是优必选面向智能制造场景推出的机器人,采用了“群脑网络2.0”架构和自研的Co-Agent协作智能体,支持多机协同与自主换电。优必选的选择反映了中国机器人企业对高性能计算平台的迫切需求,同时也展现了Jetson Thor在助力企业“弯道超车”方面的潜力。然而,这也引发了一些担忧,一旦Jetson Thor成为行业标准,英伟达可能会在机器人领域复制其在AI训练芯片领域的“垄断性优势”,使下游企业形成路径依赖。

英伟达对机器人业务的重视已显而易见。一年前,该公司将机器人业务并入自动驾驶分部,尽管该部门在2025年5月财季的收入仅占总收入的1.29%,但同比增幅高达72.34%,增速仅次于数据中心业务。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多次强调,人形机器人将成为英伟达继AI之后的最大增长引擎。据业内估算,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在2030年达到千亿美元级别,而英伟达的目标正是成为这一市场的“核心算力供应商”,甚至定义行业标准。

从技术路线来看,英伟达正推动机器人从“专用控制系统”向“通用AI平台”演进。传统机器人依赖预编程代码,任务固定、适应性差;而Jetson Thor赋能的新一代机器人,则能够通过生成式AI实现自主决策、多模态交互和持续学习。尽管Jetson Thor具有诸多优势,但英伟达仍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功耗与成本问题、来自高通、英特尔、特斯拉和谷歌等竞争对手的压力,以及不同应用场景的深度定制化需求。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