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社交媒体平台X上掀起了一场关于未来就业趋势的大讨论,由大卫·斯科特·帕特森的帖子引发。帕特森预测了一个惊人的场景:到2030年,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或将全面取代人类工作岗位。他进一步阐述,若机器人的销售速度能媲美当前的汽车销售速率,那么全球每年的机器人产量将可能飙升至3.2亿台之巨。
针对这一预测,科技巨头埃隆·马斯克给出了他的看法。马斯克在回复中表示,未来智能人形机器人的数量不仅会大幅增加,甚至将远超全球人口总数。他预见,每一个行业都将涌现大量机器人,它们将为人类提供各式各样的产品和服务,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
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项目Optimus正紧锣密鼓地推进中,预计今年将迎来首批规模化生产的“军团”。而明年,特斯拉更是计划尝试生产约5万台Optimus机器人,加速这一未来愿景的实现。面对机器人可能带来的就业冲击,马斯克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实施全民高收入政策,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食物、交通等基本生活需求。
马斯克进一步阐述了他的愿景,这不仅仅局限于基本收入,而是全民都能享受到的高水平生活保障。他描绘了一个图景,在这个图景中,每个人都能获得最佳的医疗服务、营养丰富的食物、舒适的住房、便捷的交通以及其他各种社会福利,共同迈向一个可持续的富足社会。
事实上,马斯克关于可持续富足的乐观言论并非首次提及。在特斯拉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他就曾暗示,《总体规划第四部分》中将详细阐述如何在自动驾驶时代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这一言论无疑为人们对未来的想象增添了更多色彩与期待。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如何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确保人类的福祉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是未来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马斯克的构想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深思与探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