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行业的风云变幻再次吸引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近期,多家零食零售巨头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揭示了行业的动荡不安。其中,来伊份由盈转亏,良品铺子的亏损幅度进一步加剧,甚至面临被收购的境地,而洽洽食品的净利润也大幅下滑,同比下降超过七成。
面对业绩的持续下滑,这些昔日的零食巨头纷纷将原因归结为行业竞争加剧、渠道转型困难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变化。然而,在这一片愁云惨雾之中,新兴势力却异军突起。万辰集团和鸣鸣很忙等品牌在营收上屡创新高,门店数量更是突破了万家大关。
与此同时,山姆、奥乐齐等传统商超以及叮咚、盒马等新零售玩家也在零食市场掀起了一场革命。他们凭借强大的自有品牌和高效的即时履约能力,正在重构零食消费的整个链路。
零食市场的“旧王者”们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新王者”们之间的竞争也日益白热化,胜负难料。在消费迭代和渠道革命的双重推动下,零食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全面的洗牌。
中国的零食市场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已经与社会经济水平和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变化紧密相连。从早期的海外品牌主导,到国产零食借助电商渠道突围,再到如今量贩零食品牌的快速崛起,每一代消费者都有自己的零食记忆。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健康属性的关注度提升,市场上涌现出了一系列主打健康、低糖、新中式等概念的新品类。同时,零食销售渠道也经历了深刻变革,从互联网零食品牌推动的线上渠道,到量贩零食品牌自建终端打破线上垄断,再到如今全渠道生态的较量。
资本的介入更是加速了行业的变革。近年来,零食行业的投融资事件不断增加,量贩零食店成为资本的热门赛道。资本的注入使得一些新锐品牌得以迅速扩张,给传统零食品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然而,随着行业的竞争加剧,零食品牌们也陷入了“降价难盈利,不降价难做生意”的尴尬境地。量贩零食品牌虽然快速走红,但净利润率普遍较低。而传统零食品牌则面临着高端定位与低价策略之间的冲突。
为了寻求新的增长曲线,零食品牌们纷纷开始跨界转型。有的推出新品牌、新产品,有的尝试新业态、新模式。然而,这些转型尝试仍处于探索阶段,能否成功尚存不确定性。
尽管如此,零食行业的创新仍在继续。基于品类创新进行供应链管理、全渠道融合与场景创新、捕捉年轻消费者需求等成为行业的新趋势。在这场生死博弈中,谁能从过往的“旧能力”中开拓出适应新竞争的“新势能”,谁就能在这场洗牌中站稳脚跟。
无论是深耕行业多年的老品牌,还是凭借创新赛道突围的新势力,都需要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在行业迭代的车轮中保持领先,避免成为下一轮洗牌中被淘汰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