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俞敏洪在东方甄选的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中,用“暴风骤雨”来形容自己当前的处境,这番言论引起了广泛关注。实际上,身处风暴中心的远不止俞敏洪一人。
自今年7月以来,东方甄选的股价异军突起,暴涨近4倍,一度达到53.7港元的高点。然而,股价的波动如同过山车般令人猝不及防。8月19日,东方甄选的股价先是飙升超过20%,随后又急剧下跌近20%,全天的振幅超过45%,引发了市场的广泛议论。
8月22日,东方甄选发布了最新的财报,随后股价再次遭遇重创。8月25日,股价单日大跌12.89%,26日继续下挫11.2%,收盘价28.08港元与高点相比近乎“腰斩”。从8月19日的高点到8月27日收盘,东方甄选的市值蒸发了约27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48亿元)。
这份财报是董宇辉“单飞”后的首份年报,其中透露出的信号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东方甄选在业绩层面仍未完全走出与董宇辉“分手”的余波。2025财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的营收与GMV分别下滑32.7%和39%,净利润更是同比暴跌97.5%,仅为620万元。
东方甄选表示,营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直播电商行业的竞争加剧以及公司业务战略的调整。而净利润的暴跌则受到了出售与董宇辉相关资产的财务影响,其中最大的单笔支出正是付给董宇辉的1.4亿元“分手费”。
股价的剧烈波动反映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财经专家指出,东方甄选自7月以来股价的暴涨远远偏离了公司的基本面,背后可能隐藏着多重资金的博弈。8月19日股价振幅高达45%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当天的成交额高达93.85亿港元。
东方甄选的基本面也存在问题。公司的成长性跟不上当前的股价,属于被严重高估的状态。以市盈率为例,截至8月27日,东方甄选的市盈率TTM超过4500,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和开市客的市盈率分别在35和55左右。
市场担忧的另一个问题是,东方甄选在失去董宇辉这样的现象级大主播后,能否继续保持竞争力。从当前的财报数据来看,头部主播所带来的流量效应在短期内是难以替代的。东方甄选主账号的粉丝数在董宇辉离职后跌破3000万,至今仍未恢复。
为了应对主播流失的问题,东方甄选早在董宇辉离职前就推行了主播轮动制和垂类专营号的策略,开设了多个细分直播间。然而,这并未能阻止头部主播的接连出走。今年6月,继董宇辉之后,东方甄选的另一位头部主播顿顿也宣布离职。
除了主播依赖外,东方甄选还面临着平台依赖的隐忧。俞敏洪曾透露,公司60%至70%的销售额依赖于抖音平台。为了降低这种依赖,东方甄选推出了自营App和付费会员制度,但会员增长却面临瓶颈。自推出付费会员制度以来,东方甄选App的付费会员规模虽然有所增长,但速度明显放缓。
尽管东方甄选仍在努力提升成长性,试图通过自营商品代替主播逻辑来讲述“线上山姆”的故事,但转型并不容易。公司在供应链深度、SKU广度与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很多产品线均为新近设置,尚未形成鲜明的特色。东方甄选在自营商品上也曾遭遇过质量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