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顺风车正成为越来越多中长距离通勤上班族的重要选择。嘀嗒出行近日发布的《2025嘀嗒顺风车通勤观察报告》显示,基于平台大数据和近万名用户调研,顺风车通勤在效率提升、成本优化、城市特征及跨城线路等方面呈现诸多新趋势,为城市通勤格局带来显著变化。
报告指出,顺风车通勤效率已连续三年稳步提升,成本持续下降。2025年数据显示,市内通勤平均时速达40.2公里/小时,较2023年提升9.2%;跨城通勤平均时速达56公里/小时,增幅达14.5%。与此同时,市内通勤平均费用降至37.2元,跨城通勤费用降至100.3元,分别下降10.4%和5.8%。这一变化反映出顺风车在提升出行效率的同时,性价比优势进一步凸显。
从订单结构来看,顺风车市内通勤与跨城通勤的订单占比约为3:1。市内通勤中,20公里以上订单占比近七成,其中30-40公里区间订单占比最高;跨城通勤中,90公里以上订单占比近六成,180公里以上超长距离通勤需求显著。多数通勤线路为小区与办公地点之间的直达往返,一站直达模式有效提升了中长距离通勤效率。
一线城市与新一线城市在顺风车通勤效率上呈现差异化特征。报告显示,一线城市平均通勤距离为32.2公里,略短于新一线城市的36.5公里;但新一线城市平均时速达42.7公里/小时,高于一线城市的38.7公里/小时。具体到城市层面,上海、杭州、西安位列市内通勤平均距离最短前三;天津、南京、上海为平均时长最短前三;郑州、宁波、重庆则占据平均时速最快前三位置。
早高峰出行习惯方面,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中,东莞、天津、青岛、重庆、北京成为“早鸟城市”前五名。其中,东莞早6:00-7:00出发的顺风车订单占早高峰总订单的21.6%,居全国首位。一线城市中,北京赶早出行用户占比略高于深圳和上海,而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在8:00-9:00出现第二个早高峰峰值,反映出不同城市的通勤节奏差异。
跨城通勤规模方面,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和成渝成为五大核心城市群。珠三角以深莞、深惠、广深等线路的超高热度领跑全国;长三角覆盖范围最广,沪苏、杭甬等跨省通勤已形成规模;京津冀超六成跨城通勤集中在北京-廊坊、北京-天津等三条线路;山东半岛以青岛、济南为核心辐射周边;成渝则依托两大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通勤往来。
热门跨城通勤线路中,东莞-深圳、苏州-上海、廊坊-北京位列前三,惠州-深圳、广州-深圳紧随其后。前十线路中,珠三角占6条,长三角占2条,京津冀和山东半岛各占1条。潍坊-青岛线路的入围,印证了山东半岛城市群融合发展的新态势。这些线路的共同特点是连接产业密集区与居住区,或中心城市与卫星城,体现了职住分离背景下的通勤需求。
用户调研数据显示,超六成受访乘客表示,顺风车通勤单程耗时较公共交通节省20分钟以上,其中26%的乘客节省20-30分钟,18.2%节省30-40分钟。这一数据表明,顺风车在缓解城市通勤压力、提升出行品质方面发挥显著作用。随着城市交通路网完善和顺风车平台服务优化,这种绿色、高效的通勤方式正被越来越多上班族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