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在科技领域的探索再次迈出大胆一步,这一次他将目光投向了核聚变能源。据悉,英伟达旗下的风险投资部门NVentures,近期参与了核聚变初创企业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CFS)的最新一轮融资,该轮融资总额高达8.63亿美元。
此轮融资阵容强大,除了英伟达外,还包括知名风投Khosla Ventures、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以及多家主权财富基金和投资银行。这些资本的注入,无疑为CFS推进其聚变能源示范系统建设,以及加速首座商用核聚变发电厂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CFS自成立以来,已累计融资约30亿美元,成为核聚变初创企业中融资最多的企业,占据了全球聚变能源行业融资总额的三分之一。此次黄仁勋的投资,标志着他第二次涉足核能领域。早在今年6月,黄仁勋就曾参与比尔·盖茨创立的核能公司TerraPower的融资。
CFS的核心技术方案,是利用与麻省理工学院(MIT)共同开发的革命性高温超导体(HTS),建造更为紧凑、强大且成本效益更高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反应堆。这种采用稀土钡铜氧化物(REBCO)材料制成的磁体,能够产生世界最强的磁场,从而实现对高温等离子体的有效约束,使得反应堆的体积远小于传统设计。
基于这一技术突破,CFS计划在弗吉尼亚州建造世界上第一座电网规模的核聚变发电厂,预计将在2030年代初投入运营。该发电厂的目标是在数年内实现运营,并接入电网,产生400兆瓦的电力。目前,CFS正在波士顿郊区建造一座名为Sparc的原型反应堆,预计将于明年晚些时候启动,并计划在2027年实现科学意义上的能量盈亏平衡。
CFS首席执行官Bob Mumgaard表示,本轮融资进一步确认了CFS在打造可靠、清洁、几乎无限能源新赛道上的领导地位。他指出,核聚变商业化的实现正逐步推进,而这一切恰逢全球对能源需求日益增长的关键时刻。
不仅英伟达和谷歌对核聚变能源充满兴趣,其他硅谷巨头也纷纷布局这一领域。谷歌近年来多次投资核电领域,今年6月更是加大了对CFS的投资,并与该公司签署了一项购买200兆瓦电力的协议。微软也与可控核聚变公司Helion达成了购电协议,并投资160亿美元重启宾夕法尼亚州的三里岛核电站。
亚马逊同样不甘落后,积极支持Energy Northwest在太平洋西北地区建设新型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并领投了X-energy的5亿美元融资。这些科技巨头的加入,无疑为核聚变能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计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核电已成为创业公司和投资者竞相追逐的热点。核聚变的能源革命,正因AI的加速而备受瞩目。敏锐的投资者们已经提前锁定了这一未来的机遇,期待在核聚变能源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