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宇宙中,一类神秘天体——木星质量双星系统(JuMBOs)正引起天文学界的广泛关注。这些天体既不是恒星,也非传统意义上的行星,它们的存在挑战了我们对宇宙天体的既有认知。
JuMBOs的发现源自天文学家对猎户座星云的深入探索。2023年,科学家在这片星云中发现了40对这样的天体,它们的质量约为木星的数倍至十数倍,且在宇宙中自由漂浮。这一发现立即引发了关于JuMBOs起源的热议。它们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是恒星演化的副产品,还是行星形成过程中的异类?
为了解开这一谜团,科学家们展开了深入研究。一种观点认为,JuMBOs可能是年轻恒星系统之间剧烈碰撞的产物。在恒星密集的星团中,恒星周围的星盘(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扁平结构)可能因相互靠近而发生碰撞,形成复杂的潮汐结构。这些结构在引力作用下坍缩,进而孕育出JuMBOs这样的行星质量天体。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的科学家邓洪平及其团队通过高分辨率流体动力学模拟实验,验证了这一猜想。他们发现,当两个星盘的碰撞速度达到数千公里每小时,且相距数百个天文单位时,会形成所谓的“潮汐桥”。这些桥梁在引力作用下坍缩,分裂成多个行星质量的“种子”,最终演化成JuMBOs。
模拟结果还显示,这类天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双星或三星的形式存在,且它们之间的距离适中,这恰好解释了猎户座中大量JuMBOs双星系统的存在。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JuMBOs的形成机制,还为我们理解宇宙中天体的多样性提供了新的视角。
然而,关于JuMBOs的讨论并未就此止步。有科学家提出,这些天体可能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宇宙天体类别,它们的诞生既不依赖于恒星云等初始物质,也不通过传统的行星形成过程,而是诞生于星盘碰撞造成的引力混乱之中。这一观点无疑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
苏黎世大学的卢西奥·迈耶教授对此表示:“JuMBOs的发现部分重塑了我们对宇宙多样性的理解。它们提醒我们,宇宙中仍有许多未知等待我们去探索。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期待能够揭开更多宇宙天体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