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中国晶圆代工行业的两大领军企业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在资本市场上的动态引发了广泛关注。前者因计划收购子公司少数股权而停牌,后者则因披露一项重大收购预案而复牌。
华虹半导体在8月31日晚间宣布,将通过股份发行和现金支付相结合的方式,收购华虹集团、上海集成电路基金等四家股东合计持有的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97.5%的股权。此次收购旨在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并强化华虹半导体在特色工艺领域的布局。值得注意的是,华虹半导体与华力微同属华虹集团体系,但业务定位各有侧重。华力微专注于先进逻辑工艺晶圆代工,核心资产为覆盖65nm至14nm技术节点的两座晶圆厂。而华虹半导体则主打特色工艺平台,以成熟节点的嵌入式存储、功率器件等技术见长。
华虹半导体此次收购价格较其A股停牌前收盘价折让约44.8%,旨在通过发行股票募集配套资金。作为华虹集团的核心上市平台,华虹半导体自2023年8月在科创板上市以来,一直致力于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并承诺在三年内将华力微注入上市公司体系。
与此同时,中芯国际在同日宣布因筹划发行新股收购控股子公司中芯北方49%的少数股权而停牌。中芯北方专注于12英寸晶圆制造,工艺范围覆盖65nm至28nm,是中芯国际的重要生产基地。目前,中芯国际已通过多家子公司实际控制中芯北方51%的股权,若此次收购顺利完成,将实现对其的全资控股。
据民生电子分析,中芯国际此次收购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将盈利能力强、产线折旧基本完成的中芯北方剩余股权收回上市公司,有助于增厚利润。另一方面,此举也能满足大基金一期等股东的退出需求。大基金一期自2014年成立以来,已近11年,目前处于回收期后的延展期,退出意愿强烈。
尽管中芯国际未单独披露中芯北方的营业收入,但根据其中期报告,中芯北方及中芯京城项目上半年合计实现营收88.67亿元,净利润1.26亿元。尽管净利润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仍显示出较强的盈利能力。
中芯国际与华虹半导体的这一系列动态,不仅反映了中国晶圆代工行业内部的整合趋势,也凸显了企业在解决同业竞争、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努力。随着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这些举措有望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