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全球科研城市榜单揭晓!广州跃升第六,科研实力全面绽放

   时间:2025-11-18 21:49:20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发布了《自然》增刊“2024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榜单,中国科研城市的表现引发广泛关注。在这份榜单中,中国首次占据十强科研城市超过半数席位,共有6座城市入围。其中,广州市的排名从去年的全球第八跃升至第六,成功超越旧金山湾区,成为备受瞩目的科研新星。

更引人注目的是,广州在物理科学、生命科学、化学、地球环境科学和健康科学五个学科子榜单中全部跻身全球前十,实现了“大满贯”。具体来看,广州在物理科学领域排名第六,生命科学领域排名第九,化学领域排名第四,地球环境科学领域排名第三,健康科学领域排名第十。这一全面且均衡的发展态势,标志着广州科研实力的显著提升。

自然指数的排名机制并非简单统计论文数量,而是通过“份额”这一指标来衡量。份额是指一篇论文中隶属于某机构或地区的作者比例,例如一篇有10位作者的论文中,若有3位来自广州的机构,则广州对该论文的贡献份额为0.3。这种计算方式能够更精准地反映一个城市在顶尖科研中的实际贡献。

根据榜单数据,广州以1820.05的份额位列全球第六,较去年的1558.1有明显增长,论文数量达到3966篇,占比5.7%。在中国城市中,广州的排名仅次于北京、上海和南京。北京以5501.45的份额稳居全球第一,论文数量近1.2万篇,占比17.1%;上海以3153.61的份额排名全球第二,论文数量为6680篇,占比9.8%;南京以2135.61的份额排名全球第五,论文数量为4282篇,占比6.7%。

广州科研实力的崛起,离不开其强大的高校集群和协同创新机制。广州拥有84所高校,总数居全国第二,同时集聚了41家央省级科研院所和14家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ESI前1%学科达150个。这些机构之间频繁合作,形成了高效的内部协同创新网络。例如,今年发表在《ACS 纳米》杂志上的论文《揭示热电容循环的局限性》,便是由中山大学和中国广东科学院的作者共同完成。

广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区域自2019年被定位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后,进一步促进了人才、资金和信息的自由流动与深度合作。在大湾区的发展框架下,广州侧重发挥科技教育文化中心的功能,而深圳则更注重科技创新和企业活力。这种差异化发展策略,使得广州在本次自然指数榜单中表现优于深圳。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