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AI)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与AI的深度融合,以期找到推动自身发展的新动力。无论是虚拟经济还是实体经济,都在这一潮流中寻找着与AI的最佳结合点。从产业互联网的角度来看,当前正在发生的变革,无疑是对这一趋势的真实写照。
观察产业互联网在AI影响下的深刻变化,并探索其发展的新规律,或许是实现AI与产业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关键。随着AI技术在越来越多行业和场景的应用,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曾经我们追求的产业互联网愿景,如今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在这一过程中,AI无疑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正是AI的加入,让产业互联网得以跳出传统互联网的框架,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以“产业”为主导,而非“互联网”,这或许是产业互联网最真实的面貌。因此,正确理解AI对产业互联网的意义,是看待当前AI发展的重要视角。
一直以来,尽管产业互联网的概念备受推崇,但许多实践者的发力点仍停留在互联网层面,视角和方式依然带有浓厚的互联网色彩。当产业互联网的重心依然聚焦在“互联网”上时,其内涵和意义无法得到全面诠释。而AI的出现,尤其是当越来越多企业主动拥抱AI,寻找与AI结合的正确路径时,行业发展的重心开始转向“产业”。产业本身开始发生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使得产业呈现出全新的形态,这正是产业互联网所追求的。
AI不仅改变了产业互联网的重心,还推动了其动能的嬗变。尽管产业互联网中包含“互联网”一词,但它与消费互联网在动能上存在显著差异。以往,我们在落地产业互联网时,始终未能跳出“互联网”的框架,未能找到新的动能。而AI的成熟与落地,为产业变革提供了新动能,使产业互联网彻底摆脱了“互联网”的束缚。AI成为推动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新引擎,带来了模式上的全新蜕变。
这种蜕变使得产业互联网能够以全新的逻辑运行,孵化出新的商业模式,实现供求关系的新平衡。对于产业互联网而言,这种动能的嬗变是其区别于消费互联网的重要标志。有了这种嬗变,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才真正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周期。
AI还促进了产业互联网模式的成熟。以往,产业互联网难以落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自身的商业模式和造血能力。而AI的成熟,尤其是AI孵化出的新商业模式,为产业互联网找到了新的发展逻辑。这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是一种去平台化、去中心化的模式,即数实融合、虚实结合。在这一过程中,平台型企业与实体经济企业紧密结合,共同推动产业的变革和升级。
与消费互联网时代通过撮合和中介实现供求关系不同,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供求两端的交易是通过底层数据、数字和算力的整合,以及后端生产环节的赋能来实现的。这种全新的方式使得供求两端能够更直接、更高效地对接,从而衍生出规模远大于消费互联网的市场。因此,当我们谈论产业互联网时,通常会用万亿级的市场规模来描述其潜力。
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企业们开始摆脱对消费互联网的依赖,真正进入产业互联网的新时代。在这个全新的蓝海中,企业们看到了一个比消费互联网广阔得多的新市场,也面临着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新环境。
AI的加入,不仅推动了产业互联网的深刻变革,还为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个全新的时代,企业们正积极探索与AI的结合方式,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