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与现实交织:中国科技行业步入转型新篇章

   时间:2025-09-04 18:16:49 来源:华尔街见闻官方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2025年的中国互联网投资界似乎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投资者们的心情复杂多变。一方面,中概互联网指数(KWEB)年内飙升30%,市场热情高涨;另一方面,互联网巨头的财报却透露出盈利压力增大的现实。这种矛盾的现象引发了思考:市场究竟是在为AI的宏伟蓝图狂欢,还是在忽视即时零售大战和利润竞争的严峻现实?

在近期瑞银证券举办的A股研讨会上,分析师方锦聪与熊玮深入剖析了推动市场波动的双重动力。他们提出,AI的宏大叙事与当前的市场竞争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着互联网行业的未来走势。

从技术层面来看,熊玮指出,中美两国在大模型智能方面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特别是在视频生成等多模态领域,中国模型已经展现出了强大的全球竞争力。更重要的是,随着模型迭代加速,成本显著降低,AI的广泛应用前景变得更加光明。

针对市场普遍担忧的芯片供应问题,瑞银持较为乐观的态度。他们认为,虽然外部环境复杂,但中国龙头公司通过库存储备、软件优化以及国产替代等措施,已经有效缓解了芯片供应的紧张局面。与美国同行相比,中国公司在资本开支上更加谨慎,更注重从实际需求出发,提高GPU的利用率。

然而,尽管AI投入坚定,但其商业化进程仍然缓慢。目前,AI在中国企业中的主要角色是“降本增效”的工具。无论是提升研发效率还是优化内容生产,AI的价值已经在企业财报的利润层面初步显现。然而,直接的商业化应用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尽管如此,两条明确的变现路径已经逐渐清晰:一是通过云服务满足AI的旺盛需求,推动云业务增长;二是利用大模型改良广告技术,提高广告主的ROI。

与此同时,瑞银投资银行中国互联网行业研究主管方锦聪观察到,今年以来股价的上涨主要是由估值提升带动的,而非基本面改善。资金正在从大盘股流向更具确定性的垂直行业,如游戏、招聘、旅游和音乐等中小盘股的表现远超市值巨头。

在互联网的“现实战场”上,即时零售的补贴大战成为一把双刃剑。虽然它推动了行业天花板的提升和低线城市的渗透,但也挤压了商家利润,培养了用户的低价习惯,为行业的长期盈利能力埋下了隐患。相比之下,游戏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战略转向,从豪赌新爆款转向运营成熟、生命周期长的“常青游戏”。

在消费领域,冷热分化态势明显。实体零售增长乏力,而游戏、音乐等情绪消费依然强劲。线上零售的表现持续优于线下,这得益于电商平台智能化的运营手段,如通过动态优惠券等方式精准提高转化率。

面对AI的广阔前景与互联网的残酷竞争,投资者们需要寻找确定性。方锦聪表示,在大型互联网股票中,他更看好港股。在选择子行业时,盈利能见度成为首要标准。因此,深陷烧钱大战的电商板块需要谨慎观察。他更倾向于投资盈利前景清晰、竞争格局稳定的领域,如转向常青策略的游戏行业、线上化趋势明确的旅游业以及能有效结合AI与海量用户场景的短视频平台。

对于A股市场热度极高的AI芯片公司,方锦聪认为,尽管市盈率较高,但并非简单的“泡沫”。高估值背后,是稀缺性、强劲业绩增长以及旺盛市场需求的支撑。

在政策环境持续释放利好,如游戏版号审批放宽,以及跨境电商因关税问题明朗化而有望在下半年复苏的背景下,中国科技行业正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告别了野蛮生长的黄金时代,市场不再仅仅为用户增长的故事买单。AI的宏伟蓝图必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商业价值,而存量市场的激烈竞争则考验着每一位玩家的盈利能力和战略定力。

在这场估值驱动的盛宴之下,真正的赢家将是那些能够在AI幻梦与现实交织中找到坚实盈利之锚的企业。这些企业不仅需要在AI技术上保持领先,还需要在市场竞争中展现出强大的盈利能力和战略定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