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二十八届成都国际车展期间,一场名为汽车先锋思享荟的高端论坛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紧扣“‘智’问下半场”的主题,汇聚了超过300名业界精英,涵盖行业专家、企业高层等,共同探讨智能汽车领域的热点话题与未来趋势。
随着汽车行业电动化进程趋于平稳,智能化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新引擎。法规的不断完善为智能技术的落地铺平了道路,AI大模型正快速融入汽车研发、生产、产品及服务的各个环节。L3级自动驾驶与Robotaxi正迈向商业化应用的关键时期,这些变化促使行业深入反思未来的竞争焦点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论坛伊始,多位重量级嘉宾发表了精彩演讲。中国国际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强调,汽车产业正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智能化是推动这一转变的关键力量。他指出,近年来,我国L2级辅助驾驶新车渗透率大幅提升,智能座舱搭载率也持续增长,智能化技术已进入普及阶段。
王侠还分享了我国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成就,包括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的全球领先地位、在混动、纯电、燃料电池领域的专利占比优势,以及中国车企在全球汽车企业新能源技术大类专利授权量TOP10中的显著位置。中国车企在主导国际标准制定和加速海外本地化生产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论坛现场,《汽车观察》创始人刘小勇通过“数独车市”栏目数据,从新车发布数量、新车平均售价、销量增速与利润率变化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了当前汽车产业的现状。数据显示,尽管新车发布数量增长、销量增速攀升,但行业整体利润率却呈下滑趋势,同时中美在智能驾驶法规政策落地效力上仍存在差距。
针对智能化竞赛中的技术路径选择,岚图汽车CEO卢放明确表示,汽车智能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他强调,智能汽车已成为庞大生态的核心,连接着多个领域,开放合作与跨界融合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同时,智能化的核心在于提升用户体验。
一汽奥迪销售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李凤刚则认为,智能化不仅限于新能源车,燃油车同样需要智能化升级。他透露,一汽奥迪已与国内领先的科技企业展开深度合作,致力于在智能驾驶、语音交互等领域取得突破。这一举措在奥迪品牌内部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国际品牌合资公司智能化转型的启动。
与会嘉宾还围绕“智能汽车的‘换挡时刻’”“科技平权能否实现”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为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此次思享荟不仅是一场思想的碰撞,更为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