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小型云服务提供商Lambda正筹备上市,其核心业务与重要合作伙伴英伟达的深度合作引发市场关注。据知情人士透露,英伟达已与Lambda达成两项重大交易:其一为四年期租赁协议,英伟达将租用1万个搭载其自研AI芯片的GPU服务器,总金额达13亿美元;另一项交易涉及8000个服务器,金额为2亿美元,租赁期限尚未确定。这两笔交易不仅使英伟达成为Lambda最大客户,也为其IPO计划提供了关键支撑。
Lambda的商业模式聚焦于租赁数据中心空间,部署搭载英伟达GPU的服务器,并向客户转租算力资源。尽管具体财务条款未公开,但英伟达在此交易中兼具供应商、投资者与客户三重身份,其研究人员也将使用租赁的服务器。亚马逊与微软是Lambda的另一类重要客户,第二季度两家公司合计贡献其云收入的近一半,但主要用于内部算力需求,而非对外服务。
Lambda的扩张目标极具野心:预计2026年云收入突破10亿美元,2030年达200亿美元,算力规模增至近3GW,相当于当前头部云服务商的半数水平。然而,公司未明确实现路径,仅表示上市后可能通过债务融资扩大运营。目前其算力规模仅47兆瓦,与目标差距显著。
Lambda的业务模式与已上市的CoreWeave高度相似。后者同样获得英伟达大力支持,通过类似协议从加密矿业转型为GPU云服务巨头。英伟达的策略在于扶持愿意采用其芯片、且硬件配置更灵活的小型厂商。例如,微软曾因GPU服务器机架设计与英伟达产生分歧,而Lambda则考虑引入英伟达新型光学网络技术。
英伟达此举旨在长期巩固核心业务。尽管微软、亚马逊、谷歌仍是其最大客户,但这些巨头正加速自研AI芯片以降低依赖。通过支持Lambda等厂商,英伟达可间接扩大芯片市场份额。例如,Lambda近期与图像生成公司Midjourney签署协议,助其将代码从谷歌TPU迁移至英伟达Blackwell GPU,此举在英伟达内部获得高度认可。
不过,Lambda面临客户集中与基础设施瓶颈的双重挑战。亚马逊与微软虽采购大量GPU,但主要用于自有数据中心,且扩建速度难以满足需求。微软与Lambda的合约规模远小于其与CoreWeave的合作,而Lambda正洽谈更大规模订单,但能否落地存疑。电力供应与数据中心空间紧张问题普遍困扰云服务商,CoreWeave近期以90亿美元收购电力与数据中心公司,计划自建站点以降低成本,而Lambda尚未公布类似计划。
英伟达的租赁协议代号“Project Comet”,旨在支持其DGX Cloud云计算业务。该平台通过转租GPU服务AI开发企业,英伟达自身研究人员亦参与使用。分析指出,英伟达选择Lambda的另一原因在于其客户转化能力:Lambda正推动更多企业从谷歌TPU转向英伟达GPU,而谷歌近期也与CoreWeave等厂商接洽,试图部署其芯片,已有厂商同意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