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乐普医疗:激进并购扩张后遇困,入局医美能否成破局关键?

   时间:2025-09-06 03:36:33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医疗行业的资本版图中,乐普医疗曾以激进并购策略构建起庞大的商业帝国,如今却陷入业绩与战略的双重困境。这家以心血管器械起家的上市公司,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其发展轨迹折射出医疗行业资本运作的深层矛盾。

回溯至1999年,乐普医疗的诞生便带有资本运作的基因。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旗下七二五研究所与美国WP公司合资成立,其中WP公司由现董事长蒲忠杰夫妇控股,技术入股的30%股权成为其早期发展的核心资源。2003年,随着中船投资增资条件的达成——蒲忠杰参与经营管理且乐普全资收购天地和协——这家企业正式开启资本驱动的发展模式。十年后,乐普医疗成为创业板首批28家上市公司之一,上市首年即实现5.65亿元营收与2.92亿元净利润。

上市后的乐普医疗迅速切换发展逻辑,从技术研发转向资本并购。2008年至2021年间,公司完成54次投资并购,构建起覆盖心血管器械、药品、医疗服务、诊断试剂的完整产业链。初期通过横向整合技术互补型企业,如收购上海形状记忆的封堵器业务、北京思达的心脏瓣膜技术;后期跨界布局药品领域,控股新帅克、新东港等企业,形成"器械+药品+服务"的多元化格局。至2021年,公司营收突破百亿规模,较上市初期增长近19倍。

这种激进扩张策略在2018年国家医疗器械集采政策实施后遭遇严峻挑战。核心产品药物洗脱支架系统GuReater价格暴跌90%至645元,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等心血管药品平均降幅达60%。2020年集采影响全面显现,支架产品销量同比下滑38.5%,药品板块下降11.35%,公司营收自2021年峰值106.6亿元持续回落,2024年已缩水至61.03亿元,净利润不足2亿元,创历史新低。

并购带来的财务压力同样显著。2017-2019年,公司总负债从57.63亿元攀升至85.25亿元,资产负债率最高达56.41%。2020年拟定的31.8亿元定增计划因市场质疑未获通过,迫使公司转向分拆上市路径。2022年,乐普生物、心泰医疗先后登陆港交所,GDR在瑞士交易所上市,三年间通过二级市场融资29亿元,资产负债率降至30.07%。但截至2025年半年报,公司仍背负36.2亿元未计提商誉,乐普药业、秉琨医疗等子公司形成的高额商誉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

面对主营业务萎缩,乐普医疗将目光投向医美赛道。2025年6月与8月,公司"童颜针""瘦脸针"产品相继获批,试图复制医疗器械领域的成功路径。然而,这个毛利率超70%的黄金赛道早已进入红海竞争:国内童颜针市场形成"2进口+5国产"格局,爱美客濡白天使产品占据40%市场份额,终端价格从1.5万元/支下探至8000元以下。更严峻的是,2023年以来国家加强医美行业监管,整治非法医美活动、规范广告营销,上游产品厂商面临更大合规压力。

乐普医疗的转型困境折射出医疗行业资本运作的深层矛盾。当分拆上市带来的现金流缓解了短期债务危机,却未能解决核心技术竞争力缺失的根本问题。医美赛道的高毛利率背后,是激烈的价格竞争与严格的监管环境,这种"追逐热点"式的多元化战略,与医疗行业需要长期技术积累的特性形成鲜明冲突。数据显示,公司研发投入占比从2018年的8.2%降至2024年的5.7%,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资本运作到产业深耕的转型迫在眉睫。医疗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源于技术创新、临床验证与品牌建设,这些要素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积累。乐普医疗的案例警示,过度依赖资本并购构建的商业帝国,在政策变动与市场饱和的双重冲击下,可能面临系统性风险。当分拆上市的资本红利逐渐消退,回归医疗本质、强化核心业务协同效应,或许才是破局的关键。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