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东京大学团队创新:电子束辐射金刚烷,低压条件下成功合成人工钻石

   时间:2025-09-06 20:29:34 来源:IT之家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人工钻石合成领域,东京大学的一个科研团队取得了一项突破性进展。传统方法往往依赖极端条件,如数十吉帕的高压和数千开尔文的高温,或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来实现碳源向人工钻石的转化。然而,这一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合成路径,通过电子束辐射特定碳笼分子,成功在低压条件下合成了钻石,同时避免了有机样本在电子束作用下的损伤。

研究的核心在于利用金刚烷(C10H16)这一碳笼分子。金刚烷与钻石共享相同的四面体对称碳骨架,其碳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为合成纳米钻石提供了理想的基础。要将金刚烷转化为钻石,关键在于精准切断其C–H端基键,并形成新的C–C键,最终构建出三维钻石晶格。尽管这一过程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但此前从未有团队成功实现。

为了克服这一挑战,科研团队采用了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作为主要工具。在真空条件下,他们以80–200千电子伏的能量对金刚烷亚微晶进行数十秒的辐照,同时将温度控制在100~296开尔文(即-173.15 ~ 22.85 ℃)的范围内。这一独特的实验设计不仅避免了高压和高温的需求,还为观察分子层面的反应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实验过程中,团队通过原子级分辨率的TEM实时监测了电子轰击引发的电离过程。这一技术不仅使他们能够观察到纳米钻石逐步聚合的过程,还证明了TEM在控制和解析有机分子反应方面的巨大潜力。通过高分辨率成像,科研人员能够清晰地看到金刚烷分子如何逐步转化为钻石晶格,为理解这一复杂过程提供了直观的证据。

该研究的负责人中村荣一教授表示,这一成果的意义不仅在于合成方法的创新,更在于对传统认知的挑战。他指出:“计算数据只能提供‘虚拟’的反应路径,而真正的科学需要亲眼验证。自2004年以来,我的研究一直致力于推翻‘电子束会导致有机分子快速分解’这一传统观点。”

这一突破不仅为人工钻石的合成开辟了新的道路,还为成像与分析技术带来了新的可能性。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科学》上(DOI: 10.1126/science.adw2025),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