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天文爱好者即将迎来一场视觉盛宴——时隔近三年,全境可见的月全食天象将于近期上演。这场被称作“红月亮”的天文奇观,将于北京时间9月7日深夜至8日凌晨现身夜空,为公众提供绝佳的观测机会。
月食现象发生在太阳、地球、月球呈近似直线排列时,月球穿过地球投射的阴影区域。根据月球进入阴影的程度不同,月食可分为本影月全食、部分本影月偏食以及仅进入半影区域的半影月食三种类型。其中,月全食因能呈现罕见的暗红色月球表面而备受关注,本次我国可见的正是这种壮观景象。
据天津科学技术馆天文专家介绍,月全食观测对设备要求极低,肉眼即可直接欣赏,使用望远镜、相机或手机拍摄能获得更佳效果。虽然本次月全食发生在后半夜,需要观测者适当熬夜,但恰逢中秋前夕的特殊时间节点,仍吸引着众多天文爱好者的期待。
从全球范围看,日月食每年发生次数在2至7次之间波动,其中4次(2次日食+2次月食)的情况最为常见。今年全球共发生4次日月食,而对我国公众而言,9月的这次月全食是观测条件最优的。上一次我国全境可见的月全食发生在2022年11月,下一次则要等到2028年末至2029年初的跨年夜期间。
本次月全食过程完整呈现五个阶段:23时28分月球开始进入半影区域,视觉上逐渐变暗;零时27分出现初亏,月面边缘开始缺失;1时31分进入食既阶段,月球完全没入地球本影;2时12分达到食甚,月地本影中心重合;2时53分开始生光,月球边缘重现光亮;3时56分复圆,完全脱离本影;最终在4时55分结束半影食现象。其中全食阶段持续1小时22分钟,这段时间内月球将呈现标志性的暗红色。
观测地图显示,除东北局部地区外,我国其他区域均可完整目睹月全食全过程。专家特别提醒,月全食期间无需特殊防护设备,但建议选择光污染较小的观测地点,以获得更清晰的视觉效果。这场等待三年的天文盛宴,正等待着夜空下的每一位仰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