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算力长跑3-5年:云端算力成车企下一阶段竞争关键 吉利已抢先布局

   时间:2025-09-07 11:17:48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谁能率先在云端算力领域建立优势,谁就将在未来汽车产业竞争中占据主动权。”同济大学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在近期行业研讨会上强调。随着全球汽车市场进入智能化深水区,算力竞争已成为决定车企生存能力的核心要素。

智能汽车领域存在车端与云端两大算力体系。车端算力以TOPS为单位,主要承担实时感知与决策任务;云端算力则采用EFLOPS计量,支撑超算平台进行复杂AI模型训练。朱西产指出,当全球汽车销量触及天花板后,算力水平正成为衡量车企竞争力的新标尺——云端算力越强,企业在自动驾驶训练、智能座舱迭代和AI大模型推理中的效率就越高。

高阶智能驾驶的发展尤其依赖云端算力支撑。其运作机制呈现“云端训练-车端部署-数据回传-再训练”的闭环特征:车辆采集的真实路况数据上传至云端后,经过海量计算形成优化模型,再通过OTA技术更新至车端。这个循环的运转速度直接取决于云端算力强度。更值得关注的是,当前行业热议的“世界模型”(用于模拟物理环境训练自动驾驶系统)对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能否支撑此类大模型训练已成为车企参与下一轮竞争的入场券。

车企云端算力储备呈现显著分化。数据显示,特斯拉以100EFLOPS的算力规模领跑全球,引望(华为系)以32EFLOPS位居次席,吉利星睿智算中心2.0则以23.5EFLOPS的成绩在中国车企中拔得头筹。即便在以智能化为卖点的新势力阵营中,多数企业的云算力仍集中在8-12EFLOPS区间。朱西产预测,这场算力竞赛将持续3-5年,目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多数车企的算力储备处于5-10EFLOPS水平,吉利的先发优势或将带来超越短期销量的战略价值。

吉利在云端算力领域的领先,源于其电动化与智能化同步推进的战略布局。2021年,当企业意识到电动化转型瓶颈时,迅速补强“三电”技术短板,相继推出神盾电池、安全电池包等核心技术,使新能源车型渗透率持续提升。与此同时,吉利拒绝将智能化视为“下半场”任务,而是构建了覆盖芯片、操作系统、大数据的科技生态网络,同步建立智能科技研发、产品、运营三大体系。

这种双轮驱动战略已进入收获期。今年以来,吉利陆续发布行业首个全域AI技术体系,并将AI能力深度融入智驾、动力、底盘三大核心领域:3月推出的千里浩瀚辅助驾驶系统实现集团智驾方案统一;6月发布的AI云动力2.0可为用户匹配最优出行策略;8月量产的AI数字底盘则完成了从机械执行到主动控制的跨越。更引人注目的是,企业宣布未来将聚焦“一个座舱”战略,通过统一AI OS架构和用户ID,打造“人-车-环境”自主协同的智慧空间,并停止开发非AI传统座舱。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对“电动化上半场、智能化下半场”的划分提出质疑。他指出,当前全球新车中燃油车仍占80%,电动车仅占20%,燃油车占比降至50%以下将是长期过程。智能化应当贯穿汽车发展全周期,与电动化形成协同效应。据其预测,未来燃油车(含混动)与电动车将长期共存,AI技术则将全面渗透汽车产业链,从架构优化到自动驾驶实现效率跃升。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