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内,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的N3展馆被观众层层围住,人群中不时传来惊叹声。宇树机器人展台前,机械臂与四足机器人的互动表演引发阵阵喝彩,不少家长将孩子扛在肩头,只为让孩子看清这场“未来之战”。
“昨天刷到机器人格斗的短视频,今天特意带孩子来现场看。”市民刘庆隆擦着汗说,周末的智博会人气火爆,周边停车场一位难求,N3展馆更是挤得水泄不通。与传统展会不同,这里的机器人不再局限于工业领域的机械操作,而是展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智慧”。
精金机器人展台的J1机械臂吸引了众多目光。这台设备通过激光雷达与视觉模块,能自主探测凹槽位置,将玻璃精准插入空位。工作人员介绍,其“手臂”搭载的智能系统可实时判断环境,完成毫米级操作。不远处,非夕科技的自适应机器人正用熨斗为汽车座椅除皱,它能根据曲面弧度自动调整力度,实现个性化生产。
“现在的机器人会‘思考’了。”刘庆隆回忆,前几年带儿子看的工业机器人大多重复固定动作,而今年的展品明显更“聪明”。UDEER·AI的AI130巡扫机器人便是例证,这款搭载具身智能大脑的设备,不仅能清扫街道,还能灵活避让行人,甚至在复杂环境中规划最优路径。
如果说传统机器人的升级是“小步快跑”,那人形机器人的突破则是“质的飞跃”。智元机器人展出的灵犀X2能模拟人类步态与舞蹈,与观众手势互动;逐际动力的“Oli”全尺寸机器人可完成鞠躬、打拳等30余种动作,甚至能跳现代舞。精金机器人的“轮臂机器人”L1虽只有上半身,却能通过仿生双臂完成酒店清洁任务,目前已投入实际应用。
“今年是人形机器人的爆发年。”精金机器人技术人员指出,去年行业主推的还是机器狗或服务机器人,而今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人形机器人成为焦点。多家企业表示,传统AI依赖云端算力,而具身智能机器人将AI“实体化”,让人工智能拥有“身体”,这是技术发展的必然方向。
在擂台区,两台机器人正进行“格斗”表演,它们能根据对手动作调整策略,甚至完成组合攻击。围观市民王先生感叹:“现在机器人还能‘对战’,未来像真人一样打拳击比赛或许真能实现。”
人形机器人的突破离不开硬件升级。星动纪元展出的仿生手拥有五根可弯曲的手指,指尖配备270°触觉传感器,能精准按压按钮、提握哑铃;因时机器人的“灵巧手”则能单指发力,与人玩“猜拳”游戏。这些技术不仅用于机器人,还可移植到人体——强脑科技展示的智能仿生手能让残疾人士书写毛笔字,仿生腿则支持跳绳、攀岩等运动。
更令人期待的是脑机接口的进展。强脑科技的“注意力训练环”可通过脑电波控制平板动画,未来或实现“用意念操控机器”。随着脑科技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机器与人共生的时代正加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