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电行业曾经的领军企业,格力电器近年来面临增长压力,市场地位受到多方挑战。奥维云网最新数据显示,今年7月空调线上市场格局生变,小米以16.71%的份额超越格力的15.22%,跃居行业第二。对此,格力方面回应称其实际线上份额为16.41%,仍保持首位,小米则位列第三。这场数据争议背后,折射出传统家电巨头与新兴势力之间的激烈竞争。
在空调市场整体增长的背景下,格力表现却显乏力。今年上半年,国内家电市场零售额达4537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空调行业零售规模1263亿元,同比增长12.4%。然而,格力同期营收出现同比下降,第二季度更出现营收、利润双降局面,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0.07%至85.08亿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米集团上半年营业收入约2272.49亿元,同比增长38.2%,其中空调产品出货量540万台,同比增长超过60%,成为业绩增长重要引擎。
价格策略差异成为影响市场格局的关键因素。今年第二季度,线上市场2100元以下低端空调销量占比首次突破50%,而格力坚持不参与价格战,7月空调均价达3353元,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近700元。这种策略虽保持了利润水平,上半年仍实现144.12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95%,但市场份额已下滑至18%左右。更值得关注的是,格力引以为傲的经销商体系正在成为发展掣肘,终端销售数据与内部出货数据之间的差异,暴露出渠道转型的迫切性。
业务结构单一问题日益凸显。2025年上半年,格力空调业务占营收比重仍接近80%,而竞争对手美的、海尔的多元化布局已见成效。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格力外销收入占比仅约15%,远低于美的、海尔40%以上的水平。公司将海外发展缓慢归因于坚持自主品牌战略,但多元化产品突破迟缓的问题同样突出。今年2月推出的"董明珠健康家"战略,计划通过800余家门店升级实现全品类拓展,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公众号更名争议,反映出品牌转型的犹豫与挑战。
企业家IP效应呈现分化态势。过去十年间,董明珠的个人形象与格力品牌深度绑定,既助力公司登上行业巅峰,也带来转型困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小米雷军通过个人IP成功推动多业务发展。2013年董明珠与雷军的十亿赌约虽以格力胜出告终,但次年小米营收即实现反超。当前格力估值仅7倍,股息率超过7%,显示市场对其长期增长存在疑虑。虽然短期现金流充裕,返利政策可调节淡季经营,但面对美的线上渠道优势、小米生态链布局,这家传统巨头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