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闽南“材料先锋”蓝志元:借AI之力,在多赛道以材料解锁行业痛点

   时间:2025-09-08 22:51:36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要做材料界的药明康德。”瑞聚医学创始人蓝志元这句话,背后是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的冒险基因。这家最初专注于神经修复医疗器械的企业,在AI浪潮推动下,正以高分子材料为支点,撬动食品、美妆、医疗器械、原料四大领域,甚至延伸出CRO研发外包服务。

转折发生在2022年底。彼时公司成立仅一年,团队正攻关一款可修复4厘米神经缺损的生物材料——国际同类产品仅能修复2厘米。这项技术突破本应带来喜悦,但蓝志元却陷入焦虑:作为三类医疗器械,产品需经历漫长注册审批,资金投入以亿计,而收入至少要等到2028年。更棘手的是,医疗赛道融资环境趋冷,初创企业的生存空间被严重压缩。

“当时每天都在想,这六年空档期怎么熬过去?”四个多月的权衡后,蓝志元做出惊人决定:放弃单一医疗器械赛道,转向高分子材料领域,同时推进多条产品管线。这一决策颠覆了传统初创企业“单点突破”的逻辑——多数企业会集中资源攻坚一个方向,而瑞聚却选择在多个赛道同时布局。

挑战远超想象。传统材料开发依赖试错,科学家带领小团队专攻单一方向,项目周期常以年计。2022年底ChatGPT的爆发,让蓝志元看到转机:AI将研发周期从一两年压缩至两三个月,材料探索效率提升80%。“客户等不起以年为单位的研发节奏,AI让我们能快速响应需求。”他随即成立独立AI团队,仅用50人便支撑起十几条产品线,若按传统模式,至少需要数百人研究院。

质疑声随之而来。“有人觉得我们路铺得太宽,太疯狂。”但当药企、美妆公司、食品企业带着痛点上门时,瑞聚的角色悄然转变——从材料供应商升级为行业痛点解决者。蓝志元发现,下游企业普遍缺乏材料知识,这正是瑞聚的机会。“比如医疗胶固化时间从6秒缩至3秒,看似小改进,却能显著提升生产效率。”

蓝志元的创业轨迹充满转折。在美国麻省大学攻读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博士期间,他便瞄准工业与医学场景。毕业后在跨国医疗器械公司工作五六年,完整经历产品从立项到落地全流程。2019年,他萌生创业念头,却因对国内市场不熟悉,先在美国启动膳食补充剂项目,到2023年已实现年收入四五千万元。

这段经历让他从技术专家蜕变为市场操盘手。“过去连财务报表都看不懂,现在必须考虑团队组建、现金流管理。”2021年,他将目光拉回读博期间的课题——可吸收生物材料在组织再生中的应用,瑞聚医学由此诞生。公司英文名“ReKey”寓意深刻:材料是解决市场痛点的“钥匙”,“Re”代表将已知材料重新应用于正确场景。

转机来自与杭州创业学长的深夜长谈。蓝志元决定回归材料领域,商业模式随之升级:既自研产品,也承接CRO委托。“很多客户知道痛点,却找不到材料方案。”例如,某医疗器械企业希望将医疗胶固化时间减半,瑞聚为其定制的新型胶水实现瞬间粘合。这些行业痛点,成为瑞聚打造“材料钥匙”的契机。

方向明确后,现实问题接踵而至——客户从哪来?瑞聚选择主动创造需求。蓝志元将食品领域作为突破口,基于首次创业中保健品赛道的经验,开发出“饱腹饮料”:饮用200毫升后,四小时内不会感到饥饿。这一产品源于美国市场的天然生物材料吞服减肥胶囊,瑞聚将其转化为饮料形态。

自研板块随之延伸至医疗器械、美妆、原料等领域。医疗器械赛道不仅覆盖神经修复,还进入糖尿病足修复、血糖检测、无创检测等细分领域;美妆板块因变现快、厦门集美区美妆品牌密集成为重点;原料板块则直接向医疗器械厂商供应材料。产品立项权始终掌握在蓝志元手中,每次决策都要评估市场缺口、竞品图谱、技术可行性、资金缺口与时间成本。

“材料世界的诱惑太多,方向太多,但初创企业的资源太少。”蓝志元采取“短增长”策略:优先投入近期能快速变现的产品,战略型管线则等待资源到位后再启动。他形成一套决策原则:存量市场且同质化严重的领域坚决不碰,避免价格战;国际已有但国内空白的领域必须进入,用技术优势补位;国内萌芽且技术早期的领域,只要“有意义”就果断介入。

当前,瑞聚面临两大核心任务:打通自研产品渠道,验证新需求的市场价值;确保CRO业务平稳接棒,处理自有管线收尾与外部订单膨胀的矛盾。蓝志元选择轻量渠道模式,与行业经验二十年以上的总代理合作推进美容板块。从研发到销售的质量管控成为新挑战,两次客户退货事件让他集中精力梳理内部流程。

生产环节的现实问题同样突出。客户委托研发后,常希望瑞聚完成产品生产,但并非所有产品都具备现成设备或工艺能力,某些特殊产品甚至需要定制产线。这些问题只能边干边解决,但蓝志元感受到团队磨合的显著进步。

他的规划清晰:未来几年聚焦营收增长,2028年四条产品线全面落地后,期待大量收入注入;沉淀的材料库、客户CRO需求与AI工具,将构成第二增长曲线。更远期的目标是成为材料界的“药明康德”,为再生医学领域创业者提供从知识产权到生产的全链条支持。

2024年,瑞聚正式锁定“VIC”商业模式——风险投资(VC)+知识产权(IP)+研发外包(CRO+CDMO)。蓝志元计划用十年时间完成生态建设,“地基必须打牢,每一块砖都要码实”。当被问及是否担心更多企业进入该领域时,他坦言:“材料行业痛点太多、太分散,仅靠一家无法解决所有问题,更多参与者才能共同做大生态。”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