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晚,奥林匹克广场北侧平台人头攒动,由大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西岗区科学技术协会与大连市牧夫天文学会联合承办的“星空课堂”天文科普活动在此拉开帷幕。这场以月全食观测为核心的科学盛宴,吸引了超过千名市民驻足参与,成为2025年“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的精彩开篇。
活动现场,二十余台专业天文望远镜整齐排列,来自全市各区的天文爱好者化身“科学向导”,邀请市民通过镜筒窥探星空奥秘。记者注意到,不少家庭全家出动,孩子们踮着脚尖、睁大眼睛观察月面细节,家长则举着手机记录珍贵瞬间。据统计,当晚参与人数突破1000人次,创下同类科普活动的新高。
为保障活动有序进行,西岗区科协组建了专项工作组。主席袁蓬勃统筹全局,副主席杨雪然协调物资调配,秘书长刘佳带领团队布置场地、疏导人流。与此同时,大连市牧夫天文学会理事长解仁江带领张海华等会员,与高校天文社团学生共同完成设备调试,并指导市民规范使用望远镜。
“月全食发生时,地球运行到日月之间,阳光穿过大气层折射到月球表面……”露天投影屏前,解仁江与张海华的科普讲解引来阵阵惊叹。他们用动态模型演示地球、月球、太阳的相对运动,解析“红月亮”因大气散射呈现暗红色的原理,还通过趣味问答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当被问及“蓝月亮是否真的是蓝色”时,孩子们争相举手抢答,现场气氛热烈。
两位专家还结合历年观测资料,系统梳理月全食的六个关键阶段:从月球边缘开始接触地球半影的“半影食始”,到完全进入地球本影的“食既”,再到食分最大的“食甚”,直至逐步脱离本影的“复圆”。清晰的图解配合实时解说,让复杂的天文现象变得通俗易懂。
当广场活动于21时30分结束时,仍有百余名爱好者意犹未尽。在解仁江的带领下,他们转战西山湖观测点,架起长焦镜头捕捉月全食的完整过程。深夜的湖畔,望远镜的红色寻星灯与月光交相辉映,快门声与低语声此起彼伏,构成一幅独特的科学探索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