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工业互联网新变革:AI赋能、架构升级、布局优化、服务亲民驱动制造转型

   时间:2025-09-11 01:44:35 来源:博览新闻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工业化的关键基础设施,正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技术创新不断突破,产业生态持续完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深度应用,工业互联网发展呈现出四个新趋势,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人工智能正从"辅助工具"升级为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引擎"。过去,工业互联网主要通过将"老师傅经验"显性化、流程化来解决传统制造中的知识传承问题,但本质上仍是对人类经验的模仿。如今,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工业互联网积累的海量数据,不仅能够掌握制造全流程的工艺参数,更能以算法模型的形式实现传统技艺的科学化转化。这种转化不仅实现了经验的数字化沉淀,更将"知其然"的实践智慧提升为"知其所以然"的科学方法。

在智能决策方面,人工智能展现出强大优势。通过分析制造环节中的各类数据,AI系统能够快速掌握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出厂的全流程工艺,特别是对那些难以言传的"独门绝技"进行算法建模。这种人机协同模式不仅实现了传统技艺的数字化传承,更通过科学分析提升了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在人机共创领域,AI与工业机器人的深度融合催生出"工业智能体",这些具备实时优化和智能调度能力的系统,正在推动工业生产向更高水平的数智化迈进。

工业互联网的架构体系正从单点突破向全局融通演进。过去企业更多关注局部优化,系统间、企业间的数据壁垒制约了整体效能提升。现在,"T型架构"成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法论。该架构的横向维度通过IT技术打通产业链,实现企业间、环节间的横向集成,促进供需对接、资源共享和产融结合;纵向维度则通过OT技术深化生产线改造,打通从设备控制到经营管理的全流程数据链路。这种横纵结合的模式,实现了IT与OT的深度融合,为构建富有韧性的产业生态提供了支撑。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我国已培育超过230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200家先进级智能工厂和3万家基础级智能工厂,标志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入全局智能新阶段。这些智能工厂通过"T型架构"实现生产要素的透明化管理,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安全保障方面,云网协同模式有效解决了企业上云的数据安全问题。"三朵云"布局成为保障工业互联网安全发展的关键:边缘云作为企业的"保险柜",确保核心数据不出厂;企业云作为"办公室",承载通用管理系统;生态云作为"朋友圈",促进产业链协同。这种分层部署模式既保证了数据安全,又实现了资源共享。截至2025年7月,企业专网已覆盖全国97%以上的地级行政区,5G工业独立专网试点有序推进,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靠的网络支撑。

服务模式的创新让工业互联网更加亲民易用。针对中小企业"想转不敢转、能转不会转"的困境,服务商推出了"订阅化"应用、"套餐化"方案和"管家化"服务。订阅制服务允许企业按需付费使用云端资源,大幅降低初始投入;预打包的行业解决方案覆盖生产管理、设备监控等常见场景,缩短见效周期;全流程陪伴式服务则提供从诊断到运维的一站式支持。这些创新模式有效破解了中小企业的转型难题,截至2025年5月,全国已有超过87%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核心业务流程数字化。

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成就,是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良性互动的结果。持续增长的工业基本盘为工业互联网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而工业互联网的深化应用又反过来推动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这种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践成效,为全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